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文化娱乐
37万人涌入地坛龙潭逛庙会 两天 “丢人”近二百
2016-02-10 08:54:00
 

  天公作美,游人排队。昨天的好天气让大家觉得“不可辜负”纷纷走出家门,地坛、龙潭京城两大传统庙会又分别迎来21.9万人次、15.25万人次客流。预计今明两天两大庙会客流或将“再创新高”。

  体验 逛庙会宜“赶早不赶晚”

  昨天上午十点,当其他地铁站几乎没人的时候,雍和宫站看起来犹如平日的早高峰。出站后到地坛公园南门几百米的路已是摩肩接踵,等红灯的几分钟时间,便道上便塞满了人。记者看到,通过安检后,地坛庙会南门前两棵挂满红灯笼的大树成了不少游客拍照的背景。“请不要停留”,1个多小时,现场一名安保人员已说了不下百遍。

  同样人潮汹涌的还有龙潭庙会。记者从现场监控看到,上午11时14分,龙潭公园西北门、西门外的售票处均已排起20多米的长队。一位市民说,好容易排完了买票的队,还得接着排安检的队。“来了快一小时了还没进庙会的门儿呢。”东城区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年初三前后将出现游园人数的高峰,所以要想逛得“舒服”一些,最好避开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的高峰。

  记者昨天在龙潭庙会遇到了市民朴先生一家。他告诉记者,一家人都是龙潭庙会的“粉丝”,几乎年年都来。“我们一般都是早上八点半庙会一开门就进去,早来不但人少,而且周边也有车位。”一家人边玩边逛,拍照片也是轻松从容。“而且早上刚上的新货,没准儿还能和摊主砍砍价。”等高峰时段到来时,朴先生一家已经游园完毕,正好“错峰”。

  现象 猴年庙会流行“孙大圣”

  金光闪闪的紫金冠,上插两条威风凛凛的“雉鸡翎”,谁戴上都可以秒变美猴王孙大圣。今年的庙会上,孙悟空的紫金冠成为最“爆款”的玩具。

  记者昨天在地坛庙会上发现,人群中随处可见紫金冠上的“雉鸡翎”摇曳,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给孩子买上一个然后就地“装扮”起来。而孩子似乎不太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于是“小大圣”们拍照时或是一脸迷茫,或是满脸不情愿。一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自己是看着《西游记》电视剧长大的,对孙悟空齐天大圣的一身装扮印象深刻。“给孩子买一个,算是替我向大圣致敬。”

  记者了解到,这种塑料的紫金冠昨天的“均价”已经卖到50元,甚至出现了“求”大于“供”的情况,一些摊主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预支”了大年初四初五的存货。

  亮点 “冷门”非遗销售火热

  今年庙会上,非遗的摊位为历年最多。除了一些平时大家都熟悉的非遗技艺,很多京津冀地区的“冷门”技艺也走进游客视野。

  满族“斗”是第一次来到地坛庙会,这种河北承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使用的是山杨木,象征着五谷丰登、日进斗金。记者看到,小“斗”大概有手掌大小,大个的有杂志大小,最便宜的60块钱,大年初一当天就卖出了1000多个。

  鼻烟和鼻烟壶也受到游人热捧,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在益德成鼻烟摊位,年逾八旬的赵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来逛地坛庙会,特别喜欢鼻烟壶。“特别管用、好使、通气。去年买的瓶口松了,今儿带过来拧一拧,顺便加点烟,加一次就能用上一整年”。据介绍,天津益德成鼻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提神醒脑、开窍清心的作用。鼻烟售价为每克25元,玛瑙石小鼻烟壶每个100元。

  据地坛庙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地坛庙会引进了天津益德成鼻烟、蔚县剪纸、日进斗金、皮影、燕京八绝、庆阳香包、津门贡掸等非遗技艺,其中大多数都是京津冀传统手工艺产品。

  ■庙会大数据

  两天 “丢人”近二百

  初一初二两天,地坛和龙潭庙会已经帮助170多人找到失散亲友。

  提醒:

  1、两大庙会园区均设置了寻人等候柱,每个柱上都有编号,并标志着应急电话和园区线路图。游客万一迷路或与家人走失时切勿着急,可以将等候柱作为坐标,并及时与家人联系。

  2、打火机禁止带入园中。截至目前,通过安检两大庙会已经检出打火机16000余个。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