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文化娱乐
让城雕多一些艺术气息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016-01-07 09:37:00
 

  城市雕塑,犹如一张张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城市名片,契合城市的文脉,彰显城市的气质与性格。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雕作品大量出现,有不少精品,但更多的是“只见技术不见艺术”“复制+粘贴”后千孔一面的流水线产品。这种流水线城雕,常被业界笑称为“菜雕”。

  “菜雕”为何存在,又从何而来?究其原因,一是没搞清建立雕塑的初衷。我们的城市仅把城雕作为点缀,而不是将之与公共空间合为一体,创作也往往由长官意志决定,更有甚者是为了占卜、风水。城雕变得任性、雷人、短命,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另一方面,缺少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从南到北、从大到小,多数城市的雕塑都千篇一律。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一个伟大的时代必须有伟大的艺术品。”如何才能让城雕成为传世之作,成为城市的文化基石和历史印痕呢?

  城雕要饱含时代精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雕塑堪称经典,比如天安门纪念碑、沈阳中山广场群雕作品等。它们的成功在于反映出时代精神面貌,人们可以感受到东方质朴气韵深藏其中。

  城雕要与环境相互协调。一件好的作品与环境应当是互动的关系,同时,如果能增加一些当代国际主流艺术的观念,可能会使中国的城市雕塑提升层次。

  城雕创作前要多一些论证。在规划设计前,城市管理者应该多听取艺术家的建议,让城雕多一些艺术气息。在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城市管理组织提出构想,在特定的环境下论证是否适合放雕塑,放什么样的雕塑,选什么样的风格。然后再寻找艺术家,让艺术家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实现主动创作。

  艺术家也要懂得自律。艺术家的自律性体现在他们不仅是对自己作品负责,也是对所处环境和所处城市的人民负责。一件雕塑能否成为城市的名片,不光是今天人们说了算的,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综合而言,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门类,不仅要符合公众的精神期待,符合城市的文化品格,符合社会的人文尺度,更要符合时代精神。

  (作者为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本报记者辛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07日 15 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