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校园网贷,馅饼还是陷阱?任由“野蛮生长”?
2016-03-22 11:08:51
 

   培育理性消费观 要顺势而为

  正视网络贷款的野蛮生长及其对大学生的无形诱导,采取切实的规范和治理措施显然很有必要,但社会和教育者的反思,才是最好的救赎之道。

  “大学生”、“赌博”、“贷款”、“自杀”等关键词搅动了舆论,反思者有之,感叹者有之,悲伤者有之,只是在喧嚣的话语环境中,大学生与网络贷款、理财能力与生命关怀等命题只属于这位大学生吗?或者说,只属于某个家庭、某个学校吗?

  大学生赌球,陷校园网贷巨债跳楼是一面多棱镜。正视网络贷款的野蛮生长及其对大学生的无形诱导,采取切实的规范和治理措施显然很有必要,但对我们来说,社会和教育者的共同反思,才是最好的救赎之道,不能把悲剧的原因归结到个体欲望的膨胀和校园网络信贷的出现等,而要摆脱家庭悲剧和个体不幸的局限,立足于反思和防范方为理性之策。

  报道中的大学生走上不归路,金钱因素不可忽视,而众多同学放任其使用自己的各种证件、账号,都折射着教育的盲点和空白。我们知道,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当下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素质,反映着个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和成熟度。但我们的教育很少或基本上不关注财商的培养,而把智商重视到压倒一切的地步,消费仅仅被作为家庭和个体的内在需求。

  悲剧发生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提示学生“不得与社会上任何借贷公司发生借贷关系”,这本身就是想当然的做法,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除了表现出因噎废食的思维之外,也折射着学校相关教育的缺失。

  对学校和教育者来说,应把培育理性消费观当作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恰当处理金钱和欲望的关系,教会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值,避免消费欲望的膨胀和经济能力的对立,使消费保持在家庭和社会、个体身份相一致的水平上。对于父母而言,孩子上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恰恰相反,消费能力和理财能力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教育孩子提高消费的自制能力和理性消费水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大学生来说,构建科学消费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理智支配消费,把理财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作为必修课,促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是个体成长的内在要求。

  必须认识到,当下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制力,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盲目追逐网络新鲜事物,对潜在的风险却不甚了了,数量不在少数,不能不说是一种隐患。在要求学校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约束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消费和物质欲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诱惑,避免深受其害,更不能把网络信贷的“工具”异化为非理性消费的借口。(作者:朱四倍,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