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当个好校长要先当“服务员”
2016-03-18 07:33:00
 

  原标题:当个好校长 要先当“服务员”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两位大学校长先后表示要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北大校长林建华称,“如果能够把级别去掉这是最好的……对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处的。”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则承诺,放弃过去的科研工作,专心做一名“职业校长”。

  在人们印象中,大学校长是一份非常风光的职业。但就大学校长的个人感受而言却未必如此。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曾说,“大学校长是中国最难干的职业之一!”清华大学校长也曾感叹,中国大学校长是全世界最忙碌的校长。校长为何“难干”?根源就在对校长的角色定位不清:学术上要做带头人、博士硕士要亲自带、行政事务一大堆……既是学者又是领导甚至还是官员,分身乏术自然“难干”。此次北大、上大校长的相关呼吁,从本质上都是给“校长”身份做减法,让校长不再“难干”,也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有益尝试。

  在中国,如何做大学校长?尽管不同立场的人们都有各自观点,但职业化、专业化无疑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者,让校长迈向职业化、专业化,首先需要逾越的障碍就是行政化。在我国,不同高校都设置了不同级别,大学校长也对应拥有了不同行政级别。尽管顶层设计早已明确,“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学校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但大学去行政化的步伐还不够快,更需要作出制度安排来整体推进。反倒是在中小学领域,淡化校长行政级别、设立校长职级制,已在贵州、深圳等多地实施,摘掉了校长“官帽”。在这方面,不仅大学要向中小学学一学,更要呼吁有关部门加快改革速度和广度。

  二者,厘清校长“服务人员”的核心职责,相当重要。此前湖南大学校长承诺任内不申请新的科研课题,不招收新研究生,也带来了一个疑问:大学校长还要不要搞科研、带学生?若以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来看,校长必须懂教育、懂管理,但未必非得是一流的学者;或者说学术成就只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校长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管理上,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举例而言,若校长上任后自身不再有什么学术成果,但因管理得力促进校内师生搞出了更多学术成果,作为学者他未必是成功的,但作为校长却一定是成功的。

  三者,校长职业化、专业化,还需要内外部的改革联动。外部要落实办学自主权,内部则要推行教授治校。眼下,高校从招生录取到专业设置,往往都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批。很多时候,校长也只是嵌套在行政体系中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只有加强高校办学自主权,才能让校长真正成为一校之长,打破高校的行政束缚。这当然不是要无限扩充校长的权力,通过在学校内设立学术委员会以及类似“理事会”等机构,完全可以做到让校长专心管行政,把学术和教学留给教授们话事。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曾有句名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搬搬椅子凳子”只是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泛化表达,但这绝不是贬低校长,相反这说明了做好服务才是校长最应该、最重要的工作职责。让校长当好师生的“服务员”,不再“学者、领导、官员一肩挑”,才能让大学校长回归到“教育家”的本分上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广州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