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讲家风,做毛猴……开学第一课上出新花样(图)
2016-02-24 08:19:50
 

  撒了一个假期的欢儿之后,全市中小学生在今日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课堂。各个学校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来迎接久未归来的孩子们。

  两校联手“传家风颂美德”

  今天是回民小学与春江小学两校自探索民族教育幼小衔接以来,首次共同举行开学典礼,典礼主题为“传家风,扬校风,颂美德”。两校学生分享了寒假期间与家长共同挖掘、整理的家风故事、家庭照片,并现场表演了家风童谣。学校方面表示,对于学校而言,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家庭”,通过让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班的“家风”故事,也是在倡导两校师生共同树班风、扬校风。

  据了解,在探索民族教育幼小衔接方面,东城区已经形成“回民小学——春江小学”衔接模式:春江小学附近地区为聚居地,该地区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不足;未来待春江小学的学生全部安置完成之后,春江小学就变身为“幼儿园”,由回民小学承办,以此来缓解该地区子女入园难的问题。

  引力波校园内起涟漪

  热热闹闹的“引力波”在前一阵成了当仁不让的头条,而这“涟漪”在开学的第一天也波及到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今天上午,十四中的开学典礼上,全校师生共同接受了一场关于引力波的科普教育。据了解,这堂课是由校长张琳、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师周霞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维春共同录制完成的。

  科普课程以牛顿、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开始,借助三维动画、图片和现场模拟实验等方式介绍了引力波的产生以及引力波的测量原理;“阿里计划”和“天琴计划”则展示了我国在引力波探测上的相关动态。“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永远没有停止,科学的发展没有止境。”校长张琳通过开学第一课的科普教育,启示同学们在未来,能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奥秘。

  开学收到神秘来信

  “当今时代存在诸多挑战,充满奇特机遇。我们确实需要‘幸运之星’照亮前方的道路。”今天上午,在汇文一小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这封信来自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那么,信中提到的“幸运之星”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在汇文一小一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上,校友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汇文一小的“真星送祝福”活动,从走访老校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和著名历史学家吴小如为起点,至今已经坚持十年。十年来,汇文一小同学们亲手折成的五彩斑斓的小小幸运星已经走遍世界,还曾随蛟龙号挑战过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极限,也曾随雪龙号来到神秘的南北两极。

  说到南北极,在今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上,汇文一小的孩子们还从老师张凯亮那里听来了点儿极地科考的新鲜事儿。一分钟左右的短短视频,瞬间将孩子们带到了风雪呼啸的南极。看似简短的视频,拍起来着实不易:两个科考队员相互合作,分别用绳子彼此固定,才拍出了这一珍贵的视频,在外五分钟,科考队员的眉毛、胡子、眼镜上,便都结上了厚厚的冰霜,“这不成了圣诞老人了嘛!”沉迷在科考故事中的孩子们不禁笑出了声。

  学剪纸做毛猴

  小心翼翼地用镊子、胶水粘出一只可爱的毛猴,用剪刀剪出一只放飞的风筝……在全市中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1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走进灯市口小学,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艺术”为主题,四校区分别着眼于礼仪文明、书法艺术、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举行系列特色开学典礼。

  上午9点半,在该校灯市口校区,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兴奋地领到了制作毛猴的主要材料:蝉蜕、辛夷。毛猴非遗传承人邱贻生耐心地讲解着主要的制作步骤,然后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制作一只毛猴。王紫璕小心地把蝉蜕粘在辛夷上,看到毛猴的头、身躯、四肢逐渐成形,她非常高兴,“第一次看到毛猴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太有意思了。”

  在四年级六班,今年66岁的北京剪纸传承人徐阳指导孩子们剪出了一只风筝。“今天是新学期的开端,希望孩子们能像剪出的风筝那样,放飞自己的梦想。”他说。此外,其他班级的孩子们上午还体验了绘制京剧脸谱、数来宝快板、扎燕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17位非遗传承人进课堂之前被该校聘为了课程指导专家。据介绍,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还将开展“非遗进校园,一周一传承”活动,每周请一位非遗文化课程专家进校开展讲座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记者了解到,除了灯市口小学,东城区其他学校也纷纷以讲演故事、举办讲座、展示作品等形式迎来新学期。和平里第九小学师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弟子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发布了该校“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准则”,并将此作为学生考核标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牛伟坤 张航)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