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陈淑君)春节刚过,各地艺考就陆续拉开帷幕。爆满的考场,爆表的颜值,不时捕捉到的“明星脸”,让每年的艺考都格外“吸睛”。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位美术考生的家长,听他讲述艺考生赶考“逐梦”的那些事儿。
随着节前统考成绩的公布,艺考生的“高考”进入了第二阶段,参加高校校考单招。“考试累、陪考累,23场马拉松式考试,拼体力、拼意志、拼机会!”从1月19日起,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美术高级教师胡文伟夫妇就陪着儿子,奔波在江苏省所设的各大考点之间,而这一直要持续到3月初。除去春节休息10天,在30多天的时间里,胡文伟的儿子需要参加23场考试。胡文伟夫妇发现,刚开始考生和家长们的热情都很高,渐渐地就有些学生不想考了,陪考家长也越来越少,但他们决心陪着儿子坚持下去。
随着艺考政策越来越严格,“艺考热”也有所降温。根据教育部2016年的最新要求,要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教育部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划线标准: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区、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区、市)普通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业内人士分析,这对许多走艺考捷径上大学的考生而言,文化课的高门槛已让艺考不易考。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江苏省2016年艺考生高考报名人数较2015年下降14.29%。
考生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校考不再激烈。“太原一所学校招考,2800多名江苏考生争夺30个名额。激烈啊!”胡文伟感叹道。然而这不是个别现象,在招考现场可以发现,两千多名学生竞争二三十个名额的普通高校比比皆是,艺术院校的热门专业更是“水涨船高”。“为梦想过把瘾!”胡文伟还是决定让儿子在考场上放手一搏,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胡文伟多年从事美术教育,他认为,现在考试素描为默写人头像,色彩为默写静物,培养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画出来的画面很难反映学生的艺术素养。他希望能借鉴国外招生方式,以综合评价模式,包括学生的交际活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审美表达能力等来选拔有灵性、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胡文伟说,儿子喜欢艺术设计,喜欢时尚,热爱生活,想出国深造,这次校考凡是中外合作项目都帮他报了。
陪儿子考试的日子是快乐的,胡文伟夫妇也收获了人到中年难得的幸福。陪考空闲,他们或挤在高校食堂,畅谈艺考所见所闻;或逛逛南京夫子庙,品尝特色小吃;或漫步秦淮河边,感受浓浓的年味。胡文伟说:“考试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怎样生活还得继续,尽最大努力,调节状态争取最大发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