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课堂需要安静
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教师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不盲从,富有智慧的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庶几可以安心学习。
在一些相对安静的学校,人的心境会变得辽阔。有校长对我说:“我们是一所普通学校,生源一般,升学率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特色。”老师说:“没什么人来听课参观,领导不常来,评比没份,学生没吃太多的苦,蛮好的。”校园整洁,没什么标语横幅,会议室布置简朴,没什么奖牌奖杯,学生举止礼貌,老师态度温和。我觉得很好,像从前的学校。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某校长跟着学生春游,我有些意外,因为很多学校要求学生交“家长签字”,还动辙以各种借口取消春游秋游,但补课却十分主动,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学校安静了,教师的心平静了,课堂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提高。有这样的学校:例行的检查验收由“班子”接待应付,尽量不劳烦教师,让他们安心教学;某项节外生枝的检查或评比落后,校长恬然自安,因为学校不愿为了一纸表扬逼迫老师、学生参与形式主义的活动。有一所学校,校长一学期只开了三次教师大会,他解释为“学校本没那么多事,不要折腾老师”。他认为,教师最了解学生,最有话语权,学校必须倾听教师的教学主张。的确,每所学校都有学养高的教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能远离尘嚣,保持冷静,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并带领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学校为何始终静不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管理者热衷制造“特色”,编出各种排比句顺口溜?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热衷上表演课,追逐“赛课”?中小学为什么有那么多“课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检查评比?为什么许多学校特别重视“与媒体搞好关系”?能不能不要去打扰学校?学校能不能不自我折腾?
没那么简单。非喧嚣则难以出名,不折腾则无以获利。学校的喧闹不可能不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学生长期被过重的学业负担所困扰,如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要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体现,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创造精神?
现今校园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坚守常识反而比胡闹困难。我们不能高估人对抗环境的能力,毕竟教师在喧嚣的氛围中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则省时省力;但是,放弃教育常识,对一些教师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
教师能否保持职业理想,感受职业幸福,既取决于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价值观混乱,学校文化必然变质。在一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常识的教师,往往被视为异类,被认为不通世故人情和缺乏合作精神。
“理想主义”有害吗?教师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吗?教师的职业态度为什么不能单纯一些?如果教师的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无教育之美,学生能学到什么?教育者本应是理想主义者,如果教师过于“现实”,学生也会变得世故。
如果“现实”落后庸俗,教师是不是也必须“尊重现实”?顺应落后的教育状态并不难,但是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教师不应该“顺应潮流”,听天由命。事在人为,学校应该保持理智保持独立性,在现有条件下,仍有可能把事做好。面对流行风潮,学校和教师勇于坚守,便可能保持学校和课堂的安静。
这些年我结识了不少老师,他们对我讲述课堂上发生的事,讲教学之难和教学之美,我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炽热的职业激情,我也更加认识到恪守常识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当今之世,这种职业态度也许平淡无奇,然而一名理智的教师应该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未来的时代也必然敬重这种平凡教育的高度和品质。
我尊敬那些安静的老师,他们不顾外界的喧哗嘈杂,静心教学、读书、思考;他们不愿参加所谓的荣誉评选,不愿一味争升学率,不让庸俗的名利观玷污职业信誉;他们乐于在“普通学校”当“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职业品质。一名教师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就会对教育有所贡献。
童年只有一次,少年期并不漫长,属于校园的青春只有几年光阴而已。在安静的学校,学生安静地学习,他们的思想在自由飞翔。如果学校能真正安静下来,学生也许能得到他们渴望的美丽人生。(吴非,本名王栋生,特级教师,杂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