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督导如何点准“穴位”(深观察)
贵州省麻江县隆昌小学学生在吃营养餐。资料图片
真督实查是教育督导的核心要求,督导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要点准“穴位”、打准靶子、加点“辣味”,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这段话出自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十三五”期间的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在未来五年,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教育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还是广大家长与学生,都有着这样一个切身的感受,在过去的五年间,“教育督导”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而且,越是急难险重,越是需要改革攻坚的地方,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
校园踩踏事件、学生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校园暴力、师德师风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教育督导第一时间介入。推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障320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营养餐,开展学术论文打假,这些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育督导及时、有效跟进,并发挥主导作用。
“哪里有教育问题,哪里就有教育督导”。过去五年,首次颁布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首次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以来,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不断健全,督导权威性、科学性进一步增强,在督促政府落实责任、推动重大教育政策项目实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仅2015年,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就开展专项督导50余次。其中,聚焦规范办学问题,基本实现了全国30万所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聚焦教育公平问题,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印发专项督导办法,推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聚焦教育质量问题,首次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和体育质量监测,建立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并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督导就是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审视教育,解决问题。”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的话耐人寻味。如何通过强有力的教育督导进一步促进教育政策的落实,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着力提升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育督导任务势必更加艰巨繁重。对于教育督导工作者来说,所承担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而且,事实证明,如果凭自己有限的理解、假想、推测“拍脑瓜”,或者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调研、座谈、听汇报等长周期且受限于行政程序的方式开展工作,教育督导工作的效率与有效性将受到质疑。
在何秀超看来,教育督导应当进一步强化“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提高教育督导的前瞻性。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类教育督导报告的项目、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客观全面、更具说服力的教育督导结果大数据,准确判断各级政府在履行教育职责、各类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真实问题,实现有效问责,增强教育督导结果使用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推动教育督导手段多元化、现代化,强化督导问责的精准度。还要从制度框架方面推动督导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建立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利用机制,打破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壁垒,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都能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中心,真正实现教育督导理念与制度的创新。
同时,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全面改薄”、加强校园安全与校车安全监管、查处学位论文造假、纠正学校违规办学行为,建立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制度……教育问题关系千家万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出现,如何切实解决当前社会关注度高的教育热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尽职履责,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需要教育督导工作将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教育督导全过程,点准“穴位”、打准靶子。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真刀真枪”、真督实查,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