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大众阅读从少儿抓起(文艺观察·推进大众阅读?)
2016-01-15 07:13:00
 

漫画

  徐鹏飞

  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可能保持一生,而且这一阶段的阅读滋养可以影响个体乃至群体心灵的塑造

  培养民族阅读习惯,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从个体角度来说,阅读不仅帮助少儿认知世界,更是在塑造其人格,为其心灵注入力量,打下人生的底色。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可能保持一生,而且这一阶段的阅读滋养可以影响个体乃至群体心灵的塑造。

  家庭是阅读的起点,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家庭阅读氛围,决定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态度,也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阅读习惯。因此,对家长的阅读引导,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机构多方联动,强化为人父母者的阅读意识,引导他们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籍,意义重大。前不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进行了一个公益项目,就是直接对0到3岁幼儿的家长进行家庭阅读辅导,可称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对于少儿阅读习惯的引导,学校需要与家庭达成共识。小学阶段,阅读和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得比较紧密,容易家校合作。但小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容易陷入娱乐化功利化阅读:或被花哨设计实则庸俗的低劣读物吸引,或只读教辅读物、作文选集,这将束缚阅读视野、降低阅读兴趣,更违背“书籍滋润心灵”的意义。因此,学校老师需要对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培养孩子们判断图书好坏的能力。如今,中小学校对阅读意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有共识。有条件的学校不断地举办阅读节,邀请作家进校园办讲座,提倡给学生留出专门的读书时间,定期举办读后感交流等活动,值得称道。

  引导少儿阅读也要注意抓时机,抓关键。进入初中后,孩子们往往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学校在此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将事半功倍。例如语文教师引导的阅读课、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学社和读书会、校方组织的专题阅读推荐等,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到高中阶段,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着如何在升学和阅读上有效分配时间的难题。这时,有人会放弃阅读,有人转而读纯粹的消遣读物——这正是一个阅读的分水岭。在孩子面对学习压力时,确保他们能在这个阶段依然把阅读坚持下去,是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尚有很多少年儿童生活在贫困地区,还有许多是常年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条件有限,文化资源匮乏。在这种环境下,阅读对于滋养少儿心灵、拓展视野的作用格外重要。而这些地区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恰恰也是最少的:既缺少客观条件,又缺少这方面的意识。令人欣慰的是,针对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书香童年”小书包公益活动,就是将装满书籍与光盘的“小书包”免费发放给贫困地区的3万个家庭,为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提供0岁就开始阅读的条件。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各界资助下,建立起小小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正走进贫困地区推广阅读,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地区的老师也有机会走出来,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如何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这些做法,对于中小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各种知识、健康成长会起到重要作用。

  从0岁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小了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规划;大了说,则是一个民族未来的规划。因为只有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金色的阅读种子,将来我们才会有所收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5日 24 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