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育时评:“迟来的认可” 唤醒职称评审变革
2016-01-13 13:02:27
 

  有媒体报道,日前,河南大学副校长亲自给一位副教授颁发聘书的消息,刷爆了河大校友的朋友圈。为何这个受聘仪式让河大学子纷纷庆贺,竞相传播?聘一个副教授,为何会专门举行规格等同于特聘教授的聘任仪式?其实,这个特别的聘任仪式,是为直到退休时还是讲师的常萍老师专门举行的。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课堂却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

  某种程度上讲,常萍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从1983年开始在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直到退休,依然只是个讲师。然而,不评职称的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个聘书是一种认可,树立了一种导向。其实,因职称评审引发的“科研派”与“教学派”的口水战从未停息。职称评定一度高居教师“十大痛”之首,“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引发教师群体的共鸣。评职称,评什么,怎么评,谁说了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归根结底要拿出切实举措。

  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其中的关键在于去行政化,改变现行的学术评价模式,取消以行政为主导的学术评价行为,真正建立独立运行、不受干扰的学术委员会,继续扩大和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扭转职称评审以行政手段定指标的做法,由学校根据实际来确定名额,判定教师业绩。另一方面,明晰评审标准,科学设置各个分项的分值,量化打分排队,尽最大可能减少推荐等人为因素干扰,并建立学术委员会,进行同行间的业内评价,建立教师委员会进行全程监督机制,保证学术水平高、教学成效突出的申请人得到晋升。

  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评委甄选、程序优化、过程监管等职称评审程序,做到评审可记录、信息可查询、结果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以程序制衡权力,以程序保障评审的公平公正。同时,建立教师申诉制度,畅通教师控告申诉及权利救济渠道,方便教师以理性合法方式、通过正规渠道向教育行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检举问题,表达诉求。

  大多数人的“获得感”来自社会规则的公正透明,表现在对未来生活的可预见度上。通过对社会思想道德的塑造和行为边界的界定,保证更多教师凭借努力获得未来的幸福,还必须改革并完善职称评审机制,让评审透明、公正,在阳光下接受监督,改变权力、人情、关系、金钱的生态,这样也使得象牙塔回归本义。(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