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准“把脉”,满足行业企业需求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等14家行业协会近日签订协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近年来,从课程到就业,厦门城市职院抱紧行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课程:行业“大咖”来授课
厦门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李雪娇是一家工程设计公司的技术总监,她不是厦门城市职院的编内教师,却在学院讲授“商业空间与设计”“人机工程学”“材料与构造”三门课程。李雪娇说:“以前碰到很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刚入职时给人的感觉是很多东西都不明白。我想把行业内现在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给他们。”
把行业精英请进学校授课、编教材,并参与学生的期末考试,已经成了厦门城市职院的常规做法。学院的8个系,每个系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每个系都有行业协会推荐的技术精英到学校授课、开讲座。厦门城市职院党委书记蒋先立说,与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意味着学院在与单个“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到与“行业”合作。
在专业建设上,厦门城市职院也汇聚了行业精英力量。不久前,学院召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参会的既有大学博导,也有行业协会推荐的知名企业代表,大家共同商议专业课程如何开发。厦门城市职院院长唐宁说,由专任教师与行业精英团队共同开发课程,远超一般意义的校企合作。2013年以来,学院已投入60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目前已立项建设课程38门。
合作:行业协会当“媒婆”
张斌是厦门市导游协会会长、厦门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他很了解厦门需要什么样的导游、需要什么样的会展人才。眼下,一些旅行社都需要专业人才,张斌就充当起“媒婆”角色,介绍学生到旅行社实习。他还经常邀请一些国家级的导游或会展人才,到学院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本行业的前沿知识。
李雪娇也经常会向同行推荐学生就业,因为她在厦门业界颇有名气,用人单位听说是她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抢着来招聘。据厦门城市职院学生处负责人介绍,李雪娇为一个班33名学生搞了一个小型招聘会,结果来了26家单位,学生很快被抢光,有的单位只能空手而归。
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评价?厦门城市职院决定让行业人士当评委、当考官。在涉外旅游专业“酒水知识与服务”课程考核中,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场酒会,从请柬设计到现场布置,再到西餐摆台、酒水调制,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请来行业评委,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参加酒会、共同为学生打分。
共赢:“最大公约数”节省资源
紧贴厦门与闽台,在政府、行业与企业间搭建桥梁,是厦门城市职院的一大特点。眼下,厦门市正在大力建设地铁,而在厦门城市职院,首个“地铁班”也应运而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轨道交通公司的员工实训基地就建在学院,这个基地既是公司培训基地,也是学生实训基地。
唐宁说,学校需要轨道交通的培训基地,公司也需要员工培训的场所,如今通过校企共建,满足了各自的培训需求,还整合了教学团队等资源,实现了政府、学校、行业都受益的“三赢”局面,原因就是找到了各方的“最大公约数”。
厦门城市职院还建起了养老专业,学校与民政部门的社会工作协会合作、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该专业学生培训考证,由厦门市社会中心福利院院长指导,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龙波则为学生讲解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课程。这些学生将来大多会进入社工协会成员单位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
唐宁认为,学校要做的就是敏锐地嗅到行业、政府和企业需求,把住“脉”,“精准”满足,这样外界才真正愿意与学院合作,“闭门造车”只能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