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考特长生要不要“全科化”?
付业兴 绘
“培养孩子的特长非一日之功,如果为了降5分,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特长科目的学习上,忽视其他科目,将得不偿失,毕竟最终录取是看中考总分,而不是只看某一科的分数。”
——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王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基础教育阶段各科均衡发展是更优的选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为特长生可以多元,也应该多元,真心期望教育改革能保证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发展真正的爱好,形成特长,并终身受用。”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联现代中学初二年级主任 王文斌
“语文、数学、外语学得好,也可以做特长生了。”寒冷的冬日,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出台新规,从2016年起,中考特长生由原来的狭义“艺术、体育”特长,完善为广义的全学科特长。
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所谓全学科就是涵盖国家规定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这些学科都可以有特长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情况自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特长科目。
中考特长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很多学生家长纷纷考虑怎么培养孩子在某一学科的特长。济南市教育局为什么要实施这样一项新政策?面对家长们的“对策”,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怎么看?“全学科”特长生会带来哪些影响?特长生“全科化”到底有没有必要?
“全学科”都可有特长生,学校可自定特长科目
根据《济南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可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科特长生,这里的学科包括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
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紘介绍,学校可根据自己教学特色确定特长生科目的数量和种类。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这些学科都可以有特长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情况自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特长科目。
济南为什么要在中考特长生招录中实行“全科化”?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王紘表示,“特长生”的这个概念在当前还没有统一定义,如果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在某一些学科方面突出于常人,有特别的兴趣与偏好,有成为杰出人才潜质的学生。而传统特指的“艺体特长生”,本身就是对“特长生”这个概念的窄化,我们这次将“特长生”拓宽为“全学科”,是对“特长”这个概念的回归。
王紘还向记者介绍,在《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超常儿童、少年识别培养机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济南实行全学科特长生政策,是对该项政策的一种有益探索。另外,从学生的个体方面讲,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也会有自己的特长,但这些特长未必就是“艺体特长”,济南出台全学科特长生这项政策,既是为体现教育公平,也是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然而,中考特长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学生和家长便纷纷开始找“对策”。据当地媒体报道,很多初三家长开始琢磨让孩子搭上全科特长升学的首趟“班车”,甚至一些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初二学生的家长也坐不住了,纷纷考虑怎么培养孩子在某一学科的特长,或是报竞赛班、辅导班,或是“闭门修炼”。
对此,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考新增全学科特长生,是为了在学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选拔出对某一学科真正有天赋、爱钻研的学生,而不是为严重偏科的考生提供“钻空子”的机会。
王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全学科特长是建立在学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的,济南中考政策规定,推荐生试点学校录取学科特长生,仅能在统招线下照顾5分。“这样就大大压缩了那些想利用‘特长’走捷径的人,也会使那些放弃正常学习,专攻某学科的学生得不偿失,只有那些既均衡发展,又学有专长的学生才能考取学科特长生。”王紘说。
“偏才”机会多了,但要杜绝“人造特长生”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教师,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初二年级主任王文斌,对这项新政策表示很关注,他认为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值得称赞。
“我觉得这项新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有所长的孩子多了一个被认可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关于‘特长生’的狭隘观念。”王文斌说,一个人应该有一技之长,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忙于应付日常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频繁的考试,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特长”往往成为了一部分成绩不佳学生的升学路径,也成了一部分真正拥有爱好的学生的“奢侈品”。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沙院中学校长蔡梓文表示,根据济南的新政,所有学科都可以有特长生,对于在个别学科上有天赋的“偏才”考生来说,这或许意味着有更多机会进入理想的高中就读。但蔡梓文认为,特长生“全科化”后,家长们纷纷琢磨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就专攻某门特长,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人为制造出“特长生”。
“当年的奥数生就是这样的政策引导下的产物。很多家长和学生受到招生政策影响,一面追求某个学科所谓的特长,甚至不惜代价地盲目追求,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蔡梓文认为,特长生应该是各学科都平衡发展而某学科出类拔尖的学生。“事实上,高中的知识已经渗透了各个学科专业化与理论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学科特长在其中是能有所体现的。”
王紘也不希望新政给“人造特长生”带来市场。他表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长生”,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成长的原生态,不能为“特长”而“特长”,更不能拔苗助长。他表示,济南这项政策的设计初衷,一是省里出台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意见中要求我们有“探索超常儿童、少年识别培养机制”;二是推进教育公平现实需要;三是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除此之外,这次“特长生”政策的改革,也是针对高考特长生政策的变化,如取消了部分艺体特长生加分政策,使高中艺体特长生的出口变窄了。而高考政策的变化,是有效阻止过去有些“艺体特长生”以此为上大学“敲门砖”、到大学后根本不是学艺体专业的有效途径,所以中考政策必须对以往“艺体特长生”做必要的引导。
王紘同时向家长们建议,培养孩子的特长非一日之功,如果为了降5分,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特长科目的学习上,忽视其他科目,将得不偿失,毕竟最终录取是看中考总分,而不是只看某一科的分数。
“全学科”特长生尚需在评价标准上下功夫
对于济南市教育局出台的这项新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肯定。“这项新政符合人人都有其特长的基本原理,对于那些在艺术、体育上确无所长的学生而言,也算争取到了一些权利。”储朝晖说。
但是,储朝晖也对这项政策的存在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他表示,事实上,即便济南不出这样的规定,某些学科的“特长生”也一直在招,看看按分数计成绩所招的高分学生,正是因为各科成绩较高才被选中,证明其已经考虑到学科特长了。只是在这种考分体系里,相对而言,艺术、体育的素养和能力难以评价和体现,才产生了当下普遍实行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录制度。
“由此可见,从逻辑上说,‘全学科’特长生采取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方式去解决本来就简单的问题,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评价有重复赋值和割离评价的嫌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值得质疑的。”储朝晖说。正因为如此,中考特长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很多初三家长开始考虑怎么培养孩子在某一学科的特长。这就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中小学阶段究竟是各科均衡发展为好,还是让孩子在某个学科着重发力为好,这样一说,不少有教学经验的人就不难判别,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基础教育阶段各科均衡发展是更优的选择,那么特长生“全科化”是不是在用一个杠杆撬动学生为了升上一所好的学校向着偏科的方向发展呢?
储朝晖表示,如果一个正常的学生只有划列到某一门特长才能升入他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则说明特长生是比普通学生升学有更多的优先,那么这种特长就不是特长,而是特权。可能导致一些原本还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特长的学生,为了升学而不得不“造”出自己的特长。近些年的“艺考”就因为有这种成分而引发参加“艺考”的过热现象,最近提高“艺考”生文化课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消除过热、消除不平等的措施。
王文斌也表示:“相比对这项措施带来正面影响的期待,我更加关心全科特长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我想这是这项措施能否发挥功效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王文斌看来,传统的“特长”都有可操作的标准化评价办法,而如何评价一个孩子在某一学科是否为“特长”,如何评定,又由谁来评定,标准是什么,这个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来解决。否则,“全科化”特长生极容易沦为考试的附庸,只不过是另一种变相的考试选拔罢了。
“还需要警惕的是,此举会刺激部分家长、学生人为地培养所谓特长,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一个获胜的筹码,最终只能是徒增学生负担,有违政策初衷。”王文斌说,“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为特长生可以多元,也应该多元,真心期望教育改革能保证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发展真正的爱好,形成特长,并终身受用。”
蔡梓文也认为,中考特长生招生应该在选拔标准上下功夫。“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特长生,这是实施政策的最核心的地方。我建议,应该综合考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初三的学习表现,科学地、客观地、准确地评价学生学校特长技能和潜能,做到人尽其力、人尽其才。”
专家观点
特长生“全科化”若不专业易陷泥潭
储朝晖
根据《济南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可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科特长生,这里的学科包括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意味着从2016年起,济南市中考特长生由原来的狭义“艺术、体育”特长,变为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等国家规定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广义的全学科特长,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情况自行判断,从而确定相应特长科目。
这个想法挺好,也符合人人都有其特长的基本原理。但是,笔者认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学生的天性,要依据学生的天性设计评价方式。在设计“全科化”特长生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人的特长是不是可以按学科的方式划分的,比如,某个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的化学科考得好,他就一定是在化学方面有特长吗?
实践中的大量例证表明并非如此,人的特长表现远比一个人在某次考试中的表现要复杂得多,甚至连续几年在某个学科的高分也未必证明他的优势潜能就在这个方向,钱伟长曾经文科的分数考得高,数理考得很差,后来的事实反倒证明他的数理方面的潜能或许比文科更强。尤其在未成年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过程中,不能以某个学科特长为诱惑把孩子引向自己的非优势潜能方向。
所以,各教育发达国家不仅抛弃了对学生的智力测验,也不会认同以学科特长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作出判断,实践中尚在使用的是性向测验,性向是大致的方向,不是学科,它未必准确,但相对于学科特长而言具有更宽的包容性。若不能对学生的性向作出专业的测定,“全学科”特长生新政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需要多年以后才能确定,其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危害的风险就不可小视。
就以济南所设计的“全科化”特长的设计为例,实施过程中哪些高中会招哪些学科特长的学生依旧是一场博弈。显然,那些强势的高中学校自然会选择招数理科特长的,而那些招文科特长生的学校必然陷入劣势,以此种方式最终并不能中止招生考试中的竞争和压力,也不能实现该项政策设计者所预想的在学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选拔出对某一学科真正有天赋、爱钻研的学生,而只会为不同学校掐尖提供新的通道,最后在那些小学科真有兴趣的学生和那些小学科上有优势的学校会在这轮博弈中败下阵来。
简而言之,没有可行可信的专业测试作为基础,中考特长生“全科化”就会陷入泥潭。唯有推进在中小学阶段的专业测评和诊断,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真实需求,才能实现在某个方向有优势潜能的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更好地让真的“特长生”出类拔萃。(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