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育管理”还是“道德领导”?
2016-01-06 09:11:00
 

  原标题:“教育管理”还是“道德领导”?

  陈永明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科群首席专家、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现代校长研修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教育部相继颁布并着力实施的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较为清晰地表述中国版校长专业发展的基准指标,对促进校长队伍的优化,会产生奠基性作用及效能。由此,有必要树立和突出校长的“专业观”,并在贯彻落实校长专业标准的过程中使之得到充实与完善。

  纵观古今中外教职的演变及其特征,注重专业化教职队伍建设可谓是东西文化交融、政经发展需求的可行性中庸之道。自2008年,“关于研制全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工作方案”“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比较研究”“为促进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优化的全国抽样调查问卷”“整合全国优质培训资源,携手打造校长研修品牌——开展校长培训实施方案”“合作开展全国校长培训可行性报告”等研究草案的起草工作启动。同年7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情况抽样调查工作部署会曁《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项目工作会议”上,对于我国中小学校长标准相关框架的研制情况,我们从职责范围、校长身份、资格制度及其更新、培养机构、养成课程、录用条件、调任或者惩戒、退休制度、工作时间、薪金以及研修等11个方面,与美、英、法、德、俄、日、韩等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提出:中小学校长应当确立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专业定位,新世纪校长须具备“专业信念与品性、专业知识与智慧、专业运营与表率”的素质能力。

  那么,正在贯彻落实的校长专业标准如何进行解读或研读?结合教育部领导在校长标准研制时的讲话精神,可以确定,有些奠基性和关键性要素仍有必要强调或补充。诸如,必须把中小学校长队伍能力建设、教育家办学问题的研究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营造有利于校长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坚持标准,择优聘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等等。

  研制校长专业标准的主要动因,是我国已拥有一支百万名校长的队伍,而校长职责界定和业绩评价工作一直存在缺乏专业依据、指标体系不明确、重显绩轻潜质等实际问题。同时,校长专业标准研制试图从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社会期望出发,明确校长工作的重要领域以及相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内在专业结构,既体现国家对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又便于各省市、各区县优化校长队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考核。针对实际运作的疑问困惑及发展愿景,应进一步思考如下问题:

  一是,随着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能否形成有利于营造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以利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教育家型校?二是,已付诸实施的校长专业标准能否确实成为全国各地制定校长资格、聘任、研修、考核、晋升、薪酬等政策措施的主要依据?三是,校长专业标准既定的六大核心领域包括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各地理当具备的与此配套的评估、评价、评鉴体系是否建立并在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完善?四是,校长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不仅要遵循六大核心领域的基本准则,发达地区能否更从网络时代应变、东西文化交融、法规政策落实、教育家成长、女性领导特质、终身学习示范等视角进一步丰富本土(本校)践行内涵?五是,现在发达国家都在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自上而下官僚体制的监管与控制,使“教育领导”最根本的特征呈现为“道德领导”或“伦理领导”,而我国校长专业标准的问世及其践行,能否有力地推动由以往传统官僚式教育管理趋向反思建构型教育教学领导?

  与美、英、法、德、俄、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水准能否达标或超越?为解决好现代学校的诸多问题,发达国家把校长队伍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突破口,重视校长的培养、任用、研修各个阶段,有连贯性地提升校长的资质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是进入21世纪各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显著特征。倘若我国校长专业标准能够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校长“专业观”的境界水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