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建“云课堂”教学形式更灵活 思政课的“脸”悄改变
2015-12-31 09:07:41
 

  “思政课很特殊,社会现实变化如此之快,教师要怎么应对?如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的分组交流研讨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抛出了这个问题。

  2015年7月,《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布,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步入新的阶段。各地各高校不断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思政课正在悄悄“变脸”,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思政课有了特聘教授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聘用标准,坚持按照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的要求选聘教师。目前,全国现有思政课教师6万余人,中共党员占82%,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6%(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占17%),拥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占44%。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干力量。

  同时,教师数量不足、实践经验缺乏一直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山东省为此启动了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建设。通过双向选择,第一批76名特聘教授全数被分配至全省公办本科高校授课。与一般特聘教授不同,他们是一群来自高校之外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青海、宁夏、湖北、海南等地也探索实施特聘教授制度,积极发掘整合社会力量支持思政课教学。

  在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团队中,活跃着一位银发老人。他是86岁的朱铃教授。因为“银发工程”的实施,这位学界“大牛”在退休后被邀请重新“出山”,担负起“传帮带”年轻人的大任。同样发挥余热的还有鲜于浩教授、何云庵教授。3位“老师父”,立起了思政课这门大课的门面,也提振了全体同仁的士气。

  在华中师范大学有一景,辅导员可以走上思政课的讲台,而多名思政课教师则化身班主任或担任素质课程教师。得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发展融合计划”,该校过去课程教学与日常教育各自为政的现象被打破,思政课与学生工作开始融合。

  “云课堂”让教学不再枯燥

  在西南大学,除了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学生们上思政课还有了第三课堂——以现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云课堂”。

  在西南大学自主研发的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学生们随时可以查阅老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和视频资料、经典文献、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网络课件的每一章节后都有练习题。

  在试运行期间,这个网站每天同时在线学习学生有1000多人,平均每天累计上网学习学生超过5000人。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上建立的微信、博客、讨论答疑、群小组讨论等,教师实现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除了“云课堂”,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创新形式的课堂。浙江省独创“小课堂”,遴选部分高校作为试点,控制大班授课规模,推行小班化教学,探索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为期2年的时间表列出了要使30人以下的班额达30%以上的目标。

  江西省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开辟了红色第二课堂,在这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思政课老师因地制宜进行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实现思政课从“灌输式”到“参与式”的转变。

  当今大学生有哪些思想典型问题?为了摸清了当前学生思想的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东北师范大学搭建了一个案例库。他们面向全国22个省市90余所高校征集3000余个典型案例,涵盖了大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恋爱、网络自组织、“宅”现象等常见热点问题。对制约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教学方法改革找到了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四个年级学生的接受特点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思政课课程教学专题进行了个性化设计,一年级突出原理讲授,二年级突出实践体验,三、四年级突出主体选择,用这种差异性设计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上课不再拘泥于课堂

  思政课可以教什么?只能拘泥于课堂上的“一亩三分地”吗?各高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纷纷在实践中打开了思政课教学的空间。

  浙江省编写修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等5本具有浙江特色的省统编教材,以贴近现实经验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观感。为此,浙江省每年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省内专题社会实践考察调研活动,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编写50个反映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案例,浙江还组织实施“百校联百镇”活动,在全省遴选100个乡镇(街道)作为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和实践体验基地,每年分批组织师生到对口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思政课怎么上?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浙江省还提出要把理论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编写学科专业伦理教学指南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教学指导意见,让思政课与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紧密结合起来。

  在华中师范大学打通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融合”实验中,教育教学内容大变样。思政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形势政策、心理健康、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等各门素质拓展课程之中,为学生带来系统性、专业性和理论性的讲解。辅导员则将学生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如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不良学风考风、不正确的就业观等,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专题讨论和理论引导,使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东北师范大学打通了文、史、哲专业培养模式,搭建哲学社会科学一体化基础教学平台,汇集各学科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以此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育人转化能力。

  有人评价以往的思政课“千人一卷,千人一面”,学生背得多就能考高分。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传统的单一知识识记式的思政课考试模式的改革已逐渐提上日程。

  江西省尝试发挥好考试这根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各高校积极探索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特点的考试考核方式,逐步建立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以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思想道德品质。(记者 陈少远)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