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孙大文:立于世界食品工程之巅
2015-12-21 09:13:00
 原标题:孙大文:立于世界食品工程之巅

孙大文应邀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盾

  近1年和约1分钟,这是孙大文第一次和最近一次从中国出关所需时间。

  最近1次出关,孙大文放松而自然地递去自己的护照和登机牌,边检人员检验盖章通过。而在27年前,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的孙大文准备出国深造,随后近1年,他都在为办理出国所需手续而忙碌:向学校申请留学,参加国家相关部门审查、集训,办理护照和签证,换取外汇。即便备齐了所有证件手续,在出关前一夜,孙大文还是一夜失眠,“通过边检后还是很担心,直到飞机起飞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巨变不仅体现在我国对外政策的日益开放上。27年里,孙大文也从华南工学院的博士毕业生成为食品工程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他成为欧洲历史上首位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2013年,他成为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成立82年来首位出任主席的华人;今年,他被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从不认输的攀登者

  “我一旦在科研方面坚定方向,不管再难,我都一定会做出来,从不放弃。”谈起科研,孙大文脸上惯常的严肃表情消失了,露出难得的笑容。

  笑容背后,是他在科研方面的倾力付出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传统冷冻技术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导致汁液流出,不但影响食品的风味,降低其营养成分,还会让新鲜食品可能具有的脆、韧劲和嚼劲等口感不复存在。而孙大文带队研发的超声波冷冻技术却能通过控制好食品内冰晶的尺寸、大小及分布,让冷冻食品保持原本的口感和质量。

  但这项技术的研发过程极大地考验了孙大文的毅力。在理论上论证了超声波冷冻技术的可行性后,孙大文就带队从技术上进行实践突破。然而随后一年时间里,孙大文带队用了多种方法,不但未能用超声波技术将试验品冷冻,超声波产生的热量反倒会让准备冷冻的试验品温度升高。

  此时团队部分成员灰心丧气,建议孙大文不要再做无用功,但孙大文却认为既然在理论上解释得通,就一定能找到方法。经过坚持不懈的试验,孙大文发现超声波可在极短时间内产生起晶效果,但继续施加超声波却会很快升温。这一发现很快让孙大文团队在全球首个研发出了超声波冷冻技术。

  桃李芬芳的教育者

  孙大文要求学生只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不要浮躁地只求量不求质。

  他对知识的敬畏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孙大文的父母都是教师,对他管教很严。父亲从小就教导他读书是唯一出路,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母亲批改作业时很认真,评语每个字都很工整。

  在父母从严治教的熏陶下,孙大文逐渐养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孙大文的同事、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助理研究员韩忠,曾见识过他在学术问题上的“冷酷无情”。曾有学生在孙大文已明确表示论文质量不过关、要他再用心打磨的情况下,擅自将论文投出,被孙大文在大会上提出严厉批评。

  孙大文还担任了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与这些高校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作为孙大文的同事,韩忠见识了他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一次他带的一位博士生向他交了一篇论文,孙老师带着他修改了8次,最后这篇论文发表后被SCI收录。”

  “孙大文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心。”韩忠说,每次孙大文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后,不管再忙,他都会专门抽出时间与学生们一一谈心,有时与一个学生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不过,在生活中,孙大文和学生们经常玩得很“嗨”。很多学生都有在歌厅中和孙大文一起“飙歌“的难忘经历,而孙大文也经常在学生的怂恿下欢唱《小苹果》等“神曲”。2014年暑假,孙大文和大家外出旅游,当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们想玩“猛士漂”这一惊险刺激的漂流游戏时,孙大文主动要求加入,惊呆了一众年轻人。

  诚实坦率的爱国者

  在孙大文看来,理科专业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工科专业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人类生活提供工业产品与服务。因此优秀工科人才除了要有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大量具体工程项目,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应用上,做出能够产业化或工业推广的成果,推动工业技术的进步。

  孙大文担忧地说,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工科教师、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不当,过于向科研论文、项目经费以及奖项倾斜,使得工科教师、科研人员把发表论文、申请纵向项目视为最重要的工作,造成他们低头写论文、抬头跑项目,很少关注工业产业的第一线。

  坦率、认死理,是孙大文的性格。看见他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孙大文一定会指出来。家人多次劝他做人别太死板,要懂得通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在脸上,但孙大文却一直执拗地只服从真理而非其他。

  这样的原则,孙大文一以贯之。

  2001年,孙大文还在爱尔兰学习、工作。那一年,国家领导人去爱尔兰访问,当地的一些报纸却把大篇幅给了海外分裂势力、邪教势力。孙大文被媒体不客观的报道激怒了。那时,他已在爱尔兰生活6年多,深知当地大部分华人非常爱国,很多华人自发地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而媒体却把少数人的声音和行动当作主流去报道。

  孙大文当晚就给当地一家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抗议。第二天,这家报纸刊登了孙大文的来信。爱尔兰的同事们看到后,都向孙大文表示支持,认为他“写得非常好,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为能让孙大文读高中,清高倔强的父亲人生中唯一一次去求人。他读中学期间正值“文革”,他家被划为富农,不能去读高中。父亲就去求大队党支部书记,书记看在父亲为大队学校教一辈子书的辛苦上,就没为难孙大文。

  孙大文至今记得此事。“父亲为我争来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他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