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课程重组:激活学生智慧的强力“引擎”
2015-12-16 09:09:00
 原标题:课程重组:激活学生智慧的强力“引擎”

  “我既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升学竞争的失意者,这并不可怕,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学生一无所长,精神不振。有的孩子本来有很好的艺术、体育天赋,有的孩子心灵手巧,可惜到了职业学校,二次重塑已经很困难了。”近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家长说。“庆幸的是,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不会再有这样的遭遇——当女儿第一次拿着学校内容丰富的课程选修单给我的时候,我真没想到这所新建学校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孩子们选择!”

  东凯小学是一所只有五年校龄的新校。与众多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名校相比,东凯小学还只是一棵正在努力汲取阳光雨露的小树。但它何以获得家长的高度认可,并在当地颇有影响?还需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理念及行动说起。

  “我校地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比例较大,总体人口素质相对于中心城区来看有待提升。”校长曹玉泮说,“基于这个现状,办学之初,学校就定位于向着‘提升公民素养、小手牵大手共同提升公民素质’这一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建设人文、和谐、典雅的书香校园,培育智慧、健康、友爱的文明少年”办学理念,提出了“言行文明、志趣广雅、基础宽厚、视野高远”的学生发展目标。

  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呢?学校结合省教科所课程专家指导和名校调研、多方论证,初步构建了以文智文化为课程根基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实施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重组、建构具有特色的“文智课程”,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曹玉泮说:“学校的课程重组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身心素养四个方面设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消除或弱化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科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体系、忽视学生自身建构能力的矛盾,初步实现了以综合课程全面培育学生整体素养的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课程重组的行动基点

  2014年,国家教育部门下发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意见》,“核心素养”一词首次被提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指引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育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被凸显。“学生是完整的人,各个独立学科所立足的只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某一部分。想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有机整合和系统实施。”曹玉泮说。东凯小学的课程重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课程这一载体进行育人,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东凯小学的五年级一节人文素养课上(语文与品社的整合课),主题是“父爱真情”。课堂上,教师选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执教老师整合了《父爱安全网》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两篇课外文章。课堂上已经不见传统的“内容分析式”的教学痕迹,教师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形成提纲挈领的本领,迁移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站在三篇课文的高度与视角,自己去感受如大山一般厚重的父爱深情,从而得到情感与价值观的切身感悟与共鸣。

  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布置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后两篇文章中的任意一位父亲,在临别之时,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点什么?一位名叫庞缨倩的小女孩边思考边泣不成声,她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孩子,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见面了,我再也不能亲眼看到你出嫁,再也听不到你叫爸爸了。但你要记住,爸爸永远爱你,你叫爸爸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所有在场听课的师生听到后,都为之动容。这位孩子深埋心底的对父亲的浓厚情感,在这一刻,全部被调动了起来,既充盈了她的生命,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许,这样的语文才是点石成金的“真”语文,这样的教育才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塑造品质的“真”教育。

  负责课程整合设计的老师介绍,东凯小学把国家课程的《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以及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整合为《语文与修身》课程。这样的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育人单纯靠说教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了课程的中心,让立德树人在文化中浸透,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认知中提升。整合后的课程不仅增加了育人的实效性,提升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更可贵的是将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人文素养素材,整合成为完整系统的学习体系,既避免了学科割裂和内容交叉重复的现状,又很好地落实了育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科教学变成了学科教育,让教学真正指向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发展教师:课程重组的智力支撑

  “学校要成就两类人,一是学生,二是教师。要想成就学生,必须优先发展教师,只有教师专业发展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发展了,才能说是学校真正的发展。”曹玉泮对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和学校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学校育人靠课程,课程建设则要靠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直接链接,“教师”、“课程”、“学生”三个主体互为因果、彼此互动、相互改变,是学校教育的“共生体”。基于此,通过课程建设改变教师专业行走方式,为学生智慧成长提供动力支持,使东凯小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三赢结果。

  “课程整合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成为了课程的研究者和建设者,我们不得不努力改变自己,去迎接课程整合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不得不抛弃传统老套的教学设计,不得不改变一味求稳不敢求变的守旧心态,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青年语文教师崔佳星说,“改变必然会带来挑战,但挑战会让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得以迅速发展。当看到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我们编写的教材时,当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把一节整合课完美地呈现出来时,我深深地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想,这便是课程整合之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在经历学校课程改革浪潮的摔打后,她的感受俨然透出些许“专家”的味道。

  “课程整合让我不再居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其实课堂上的滔滔不绝,不过都是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整合后的课程,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更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整合后的课堂,学生在滔滔不绝,而老师在助力引导。教师退居学生身后,不仅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自在’。”另一位年轻的教师李光菊也是行走在课程整合道路上的一员,她的“深思熟虑”,体现的正是她如星光般闪动的教学智慧。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单纯把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教学内容当成终极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从学习的课程中得到了发展,关注的却不多。如今,东凯小学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对课程进行甄选与构建的能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现有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引发了教师对课程和教育的深入思考。东凯小学的课程改革,让教师拥有了建构课程的专业视野,改变着教师的思考与行走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整合教材、重组课程的能力,更提升了教师对教育境界与教学实践的思考。在文智课程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的成长。

  改变生态:课程重组的教育旨向

  “妈妈,今天我去了别的班级上课,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妈妈,奥尔夫课上我学会了打节奏,我教教您吧”;“妈妈,老师说学习武术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健身和自我防卫”;“妈妈,今天我学会了做寿司,下节课老师还会教我们缝制布娃娃”;“妈妈,今天我们上课的时候一起到操场放风筝了,我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看它飞得很高很高!”

  这是东凯小学的孩子们经常给家长说的话。从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快乐有趣,更能感受到教室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学生听老师的讲解;学习不只是演算枯燥的数字,更不只是瞑眼死记课文。

  “‘妈妈,今天第一节课是我班的《语修》课,我的表现不会让您失望的,您可一定要准时出现哦!’家长开放日那天,儿子信心满满地对我说。”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好期待,我还要给同学们表演爵士鼓,争当校园小达人呢!’儿子六一节前骄傲地说。”

  “‘奶奶,这是我今天下午泥塑课上捏的《美丽家园》,孙老师夸我心灵手巧,会设计,有创意!等我长大了,我要给奶奶设计一座漂亮的家园。’婆婆被我儿子的孝心感动得心里乐开了花。”

  这是东凯小学几位学生家长“孩子成长日志”中的文字。从这些热情洋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凯小学学生的多元化成长环境。学校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把营建全新的教育生态,构建一所学生智慧成长的乐园,作为建设“文智课程”的主旨之一。“学校课程门类并非越多越好,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课程建设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学做减法,还给孩子一个智慧美好的童年。”曹玉泮说。

  东凯小学实行课程整合后,上午落实国家课程的学习任务,下午安排两节50分钟的长课,以保障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在师资方面,学校每学年投入近七十万元的费用,聘请社会上具有教学资质的老师任教,课堂采用校外教师主教、校内老师助教的管理方式;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课程菜单中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找到自己喜欢的伙伴、教师、课堂,自由进行学习。这种课程的设置不仅搭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童年梦想舞台,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童年味道十足的体验活动中快乐成长。

  “大人们在品味下午茶的时候,属于我们东凯小学的‘下午茶’也开始了!如果你在这个时间经过我们的学校门口,一定会听见各种乐器奏响的优美旋律,那是我们的校本音乐素养课开始了。操场上,你还会看到那些龙腾虎跃,斗志昂扬的小小体育健将。”五年级一班的伊传林同学把上半日课程,比作“品下午茶”。

  “作为家长,我认为,东凯小学的半日儿童课程为孩子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在尊重每个孩子个性的前提下,教会了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学校不光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孩子接触外界的场所。孩子们从这里了解世界,学习与人相处,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每逢入学季,我都会向家长们推荐东凯小学,因为它给予了孩子们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小学教育还原成它本来的模样,而我们,也能放下心来,还原父母的本色,不做一个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的人。”东凯小学二年级二班王淑祎的家长真诚地说。

  “看看我们学校的孩子都‘干’了些什么?好好的一个下午不上文化课,全都用在了吹拉弹唱跳上;好好的语文课不按部就班地照着课本上,非要实行课程整合;好好的……行走在校园中,一瞬间,我的脑子里全塞满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授课模式,比起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得让孩子少学多少知识、少做多少套题?”今年刚刚考入东凯小学做教师的研究生孟艳,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写下这样的疑问和感悟。

  “可是,作为传统应试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之一,回忆一下自己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我也不禁要问:我们都得到了什么?艺术的空白,运动的缺失,创造力的蒙蔽,动手能力的冻结,以及视野的逼仄,造就了我们贫瘠的童年和青年。在仅有的那些高分试卷里,镌刻的是我们日日夜夜挑灯夜战的枯燥和痛苦。二十多年的时光漫道,可以快乐地娓娓道来的经历少得可怜,而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铺天盖地的试卷、作业……其实,我真的好羡慕我们学校的孩子,我在上大学后才稍许体会到一点自由选择和发展的境地,他们比我提前享受了整整十几年!”孟艳老师由衷地写下了上面的感言。

  幸福学生:课程重组的大美愿景

  让我们来看看东凯小学四年级学生浩然的一天:

  七点四十分:浩然来到东凯小学门口,参加文明护导小队的值勤。——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组建了40多人的护导小队,在入校、离校、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段值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几年下来,许多调皮孩子在值勤中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遵守规则,学会了尊重。

  七点五十分:浩然拿出《清音》读本,开始了晨诵。——《清音》是东凯小学自编的读本,以童诗、童谣、散文、古典诗词为主,琅琅上口,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浩然通过晨诵喜欢上了文学,自编的童谣获得了全市一等奖。

  八点十分:浩然开始了90分钟的《语文与修身》课程学习。——东凯小学把语文、品生、品社、传统文化整合为《语文与修身》,突出了文学与道德价值观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强化了语文与德育融合的主题活动,实现了语文与德育的生活化,润物无声但深入学生心田,成效显著。

  九点四十分:浩然随着校园广播的乐曲,参加学校体育大课间。——为了提高活动质量,东凯小学的大课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周一为逃生演练,周二为广播体操,周三为武术;周四为校园集体舞,周五为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丰富而不单一,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锻炼效果良好。

  十点十分:浩然开始了80分钟的《科学素养》。——为增强学生“向着科学出发”的探究意识,东凯小学尝试把数学和科学学科整合为《科学素养》。课程的整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迁移运用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十四点:浩然开始10分钟的英语诵读。随着轻松快乐的音乐,英语歌曲和英文动画片轮流呈现,孩子们兴高采烈,没有了厌烦和恐惧。——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学习与生活、娱乐的有机融合。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就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悄悄形成了。同时异国风情的文化也浸染了学生的童心。

  十四点十分:浩然带着心爱的葫芦丝走进了葫芦丝班,开始50分钟的音乐选修课。——学校音乐课有器乐、舞蹈、声乐三类共8个项目。浩然选修了两年的拉丁舞,成绩突出,参加全国性比赛获过奖。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兴趣,他又改选了葫芦丝。几周下来,他又和葫芦丝成了挚友。

  十五点十五分:浩然走进羽毛球馆,开始体育课。——学校的体育课同样精彩,有八九个项目可选。浩然的小伙伴们在市运动会上获得了4金2银3铜的成绩。这可都是分类选修课程的功劳啊!

  十六点五分:浩然和伙伴们来到英语活动角,与外教聊天交流。——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各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课程。浩然参加了外教组织的英语角活动后,消除了对英语的恐惧,口语和听力越来越好了!

  十六点四十分:浩然结束了学校生活,离开学校回家。

  晚饭后:浩然与学校记者团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了参观蒲艺厂的收获,完成小记者的报道任务。——东凯小学的家庭作业大多为实践性作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体验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而不乏趣味。

  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浩然却依然兴致勃勃,没有倦意。他拿出七巧板玩了十分钟,又拿出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读了起来。

  东凯小学的孩子们都像浩然一样,每天在学校里快乐而充实地生活。在学校精心设计重组的课程里,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幸福健康地成长。这样的学习生活,将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明、智慧的种子,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孩子对知识海洋探索的初始阶段,是孩子步入丰富多彩人生世界的第一步,是形成一切优秀人生品质的奠基时期,这里不应成为束缚孩子求知欲的‘文明监狱’。”曹玉泮说。东凯小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在这里学会了求知,懂得了友爱,培养了责任感和信心,收获了坚强和勇敢,开启了生活快乐自主、生命幸福成长的旅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双“隐形的翅膀”。相信,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他们一定会遇见不一样的风景,拥有别样的广阔天地,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季俊昌 李玉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