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敬畏生命,是教育不可少的底色
2015-12-10 10:02:00
 

  原标题:敬畏生命,是教育不可少的底色(新语)

  又见校园血案。

  12月4日,湖南邵东县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小龙当着母亲的面,把尖刀刺向了他的班主任。更令人震惊的,是小龙在案发之后表现出的冷漠与麻木。

  小龙承认,班主任并没有粗暴对待过他。同学也反映,遇害的滕老师是所有班主任里个性最温和的。然而,当他被问到是否后悔、觉得抱歉时,小龙说“我又不认识滕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要感到抱歉?”他说,班主任妨碍他看小说、睡觉,“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

  这话出自一个18岁孩子之口,令人不寒而栗。从已有报道看,生命意识缺失,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不在乎,还能指望他对什么有所热爱?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学会爱别人也爱自己,本该是教育不可少的底色,却成了少年的盲区。

  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就在一个多月前,也是在邵东县,3名中小学生杀害了一名52岁的老师,原因竟是想抢劫学校商店的零食。往远了看,马加爵杀人案、复旦投毒案,都是惨痛的教训。生命意识淡漠,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不惮于自戕。今年8月,江苏一名15岁男孩因不写暑假作业被训斥,喝农药欲轻生。四川一名14岁学生因父母拿不出2万多元报名冬令营,竟吞药自杀。

  悲剧背后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值得警惕。近年来,通过教育领域深入改革,义务教育逐步回归“培养健全的人”。但升学压力较大的高中,尤其是条件相对有限的县城高中,还是薄弱地带。青春期的成长辞典里如果只被“高考”“一本”“二本”这样的关键词占据,缺失了梦想、快乐、尊重,生命意识的发育就无从谈起。孩子们的自尊心长期蜷缩在毫无表情的试卷分数、等级森严的考试排名之后,本就不充沛的心灵能量就会被一次次消耗。在某些情况下,任何微小的触发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报道,小龙沉迷网络小说后,不仅成绩下降,还显露出怪异举动。这些信号为什么没有被及时注意到?无论学校还是家庭的心理援助,能否及时到达?遗憾的是,监测都失灵了。

  如果学校教育给小龙展现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他或许就不会对未来满不在乎;如果有心理咨询师及时发现小龙的心理问题,他就不至于酿成大错;如果他的父母能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他的内心就不会包裹上厚厚的壳,呈现出罕见的冷漠。

  走出漠视生命的盲区,才能移除校园血案的土壤,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要等到下次悲剧发生,再扼腕叹息。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0日 12 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