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7日电(记者商意盈、陈晓波)她们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就是王家的大婶、李家的小妹;她们是不普通的“村嫂”,穿着火红的小马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拾取散落的垃圾,出入在乡村邻里中,为老人送去温暖……
在“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有这样一群可亲可爱的“村嫂”,带动了村民共同建设家园的热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农妇化身“乡村文明使者”
嵊州山区小镇下王镇地处曹娥江的上游,十八都江、四都江穿过全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庄。在下王镇上店村,清澈的河水绕村流过,发出清脆的声响。在短短一年间,这条原本漂满垃圾的河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没有‘村嫂’们的付出,这样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上店村村支书童亚忠说。
村支书口中的“村嫂”其实就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热心村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每月8日的集中活动日,上店的“村嫂”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一手拿着长火钳,一手提着塑料桶,沿着河道四处搜寻垃圾,保证了河道的清洁。
第一支嵊州“村嫂”志愿者服务队2014年年初诞生于下王镇,并由“五水共治”直接促成。“镇里的男性青壮年大都出去创业就业了,要发动集体的力量参与治水,留守妇女就成了最重要的力量。”下王镇妇联主席俞水花说。
截至目前,嵊州全市已组建了107支“村嫂”志愿服务队,在册志愿者3000多名。“村嫂”队伍也从最初由女党员、女代表、女能人发起、组建,到现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村民参与。
随着队伍的壮大,“村嫂”的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治水工作扩展到“七个一行动”,即“空巢老人望一望、残障人员帮一帮、留守儿童顾一顾、困难家庭助一助、不良言行管一管、邻里纠纷劝一劝、个人才艺亮一亮”等7项日常性服务。
一场爱与快乐的传递
在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村嫂”之间相遇,从之前问“你吃饭了吗”,变成了现在打趣着问“今天做好事了吗”。“村嫂”从志愿服务中奉献了爱,收获了快乐,并吸引了更多人一同守望家园。
对于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来说,心头最牵挂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的安好。现在有了“村嫂”的照看,很多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吴国灿告诉记者,村里孤寡病残老人通过网格化的形式“结对认亲”,每个网格安排2-4位“村嫂”为老人提供服务,买米、换煤气等老人力不能及的事都有了着落。
嵊州各个乡镇涌现了贵门乡“村嫂”爱心洗衣房、通源乡“村嫂”爱心接力站、雅璜乡“村嫂”骑行送爱心等一批特色公益项目。“‘村嫂’已经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新生力量。”吴国灿说。
志愿服务是一次爱的传递。今年的台风“灿鸿”让长乐镇种粮大户李康钗损失惨重,急需劳工。第二天,25位“村嫂”就送来了匿名捐赠的3000元现金,并连着两天同李康钗一道下田补秧、拔草。等田里的事情忙完,李康钗也报名参加了“村嫂”志愿服务队。
在“村嫂”的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甚至还出现了“男村嫂”“小村嫂”。赵马村村民斯百会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村嫂’已经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在她们身上散发着正能量,也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集体,感染我们共同建设家园。”
从个人到村落的风尚蝶变
嵊州“村嫂”志愿服务队通过“求乐求美”与“向上向善”相结合的活动,帮助她们建立积极开阔的价值观,进而实现从“个人修养”到“家风”再到“村风”的改善。
童亚忠说,作为文明的倡导者,“村嫂”首先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以前路上的生活垃圾大都是女主人倒的,现在要监督别人,她们自己就要先做好。”
在下王镇石舍村,“村嫂”还成了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石舍村依托当地的玄武岩风景区和漂流项目,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村嫂”李幼娥告诉记者,尽管村里开辟了专门的停车场,但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道路交通。于是“村嫂”们当起了交通指挥员,并发放了“停车告知书”,得到了村民和游客的好评。
从“五水共治”到“平安创建”,“村嫂”们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成了党委政府的好帮手。由于村嫂散居各村,她们对本村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很熟悉,无形中延伸了党委政府在基层的“触觉”和“听觉”,畅通了农村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递渠道,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添了新助力。
“村嫂们身上的红马甲,胜过当年出嫁时穿的新嫁衣!”嵊州市妇联副主席王中萍说。
接下来,嵊州将进一步完善“村嫂”志愿服务队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的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嵊州市委书记孙哲君说:“志愿服务工作要让参与者有所感有所获,进而形成氛围,真正发挥‘以少数带动多数、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村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