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四川小乡镇37年出21名博士 整条街没有网吧
2015-11-23 11:16:56
 

  在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的西北角,由一个占地只有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一万人的小乡镇——渔溪镇原和平乡(现已撤乡,2007年更名为和平社区,下称“和平”)。据介绍,自恢复高考以来,37年间,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小地方“出产”了21位博士,42个硕士,如今,还有20个研究生在读,这里也被称为“博士乡”。

  和平场小学是“博士乡”唯一的学校,坐落在和平社区老街旁边。走进这所小学,最大的看点是学校展览室的荣誉墙,墙上张贴着自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走出的博士、硕士榜单。截至目前,这面墙上共有博士21人,硕士10人。

  据和平场小学现任校长夏长河介绍,因为墙的面积有限,所以未全部张贴。夏长河说,做出这样一面荣誉墙,是为了给就读的孩子们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给老师们敲响警钟,“当年条件艰苦,仍然培养了这么多英才,享誉各个行业,如今教学条件更好了,更应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今年7月3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名列其中。档案显示,他来自“博士乡”和平,还是当地走出的第一位博士。

  在和平的老街上,有一家杂货铺,老板娘名叫宋永芳,她的哥哥,正是宋永华。“当时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通电,但是哥哥对读书非常入迷,经常是自己点着煤油灯看书,十分辛苦。”后来,宋永华14岁考上恩阳中学,16岁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

  宋永华的高中班主任冯英德回忆,宋永华除了学习刻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冯英德说,成都科技大学是宋永华当时填写的第三志愿,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进入大学不久,宋永华就跟冯英德写信,说“虽然没有拿到清华大学的学位证,但我一定要拿到清华大学的工作证。”

  作为最早走出大巴山的学生,宋永华至今在当地也有着标杆式的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学子。和平场小学副校长熊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年宋永华有个同班同学叫何绍强,他由于家贫不得不辍学。宋永华一直劝他继续读书,还给他买了不少书,在得知宋永华考上重点大学之后,何绍强又重新回到学校努力学习,两年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 一门三博士

  在近年的新晋博士中,最为当地人所赞叹的,是桂花村二队彭家三兄妹“一门三博士”的故事。彭家三兄妹,分别叫彭丽、彭林和彭金,三人是堂兄妹。其中彭丽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英语博士,彭林则是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彭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是一名法学博士。

  桂花村书记曾大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这三人之前,村里几乎没有出过大学生,但此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看重娃娃的学习,现在村里不但有大学生,还有研究生在读。遗憾的是,由于彭家已经举家搬迁,记者未能采访到这三兄妹。

  ■ 一个院子6个大学生

  同样在桂花村,五队的一个农家院落里陆续走出6名大学生,这被村民们当成是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典范。

  这个农家院落,由三家人组成,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几年里,从这里陆续走出了6名大学生,其中一人正在读研究生。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成都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