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谈刘芳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李春惠
贵州盲人乡村女教师刘芳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人们之所以因她而感动,并非因为似乎残疾人共有的悲情、悲壮,而恰恰是因为她特有的乐观、阳光。
被确诊为不治之症后,刘芳没有屈服于残酷的现实,而是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在农村中学坚守讲台22年——这本已十分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她比很多健康人更加开朗向上,以一种自然淳朴的快乐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多次成功挽救自杀者,化解了成百上千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并且在黑暗中完成两部长篇小说,以自己的奋斗故事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人们谈论刘芳,谈的是一种正能量,而这股正能量又来源于何处呢?
来源于刘芳自身。她能为人所不能为,首先是因为有一颗独特的心,能够长期经受磨难而依然充满活力,能够与磨难同行,甚至爱上磨难。“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不管生活如何残缺,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爱,从最痛苦的日子里都能找到乐趣。一个爱生活的人,必然会得到生活的爱。
也来源于刘芳身边的人们。亲友自不必说,几乎每个同事都义务当过她的“秘书”——帮她打字,接送她上下班,牵着她去食堂或厕所,陪她逛街……在众人营造的一个温暖的小世界里,刘芳可以不那么孤独。刘芳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正能量,是因为有无数人传递给她正能量。刘芳可敬,她身边那些成就了她的人同样可敬。
而正能量从来都是交互的。失明的刘芳仍乐于助人,常为身边的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事的孩子做手术,她第一个报名献血;有的老师请假,需要临时代课,她首先站出来;谁有烦心事,找刘芳聊一聊,就解开了心结。所以,大家都喜欢她。而大家帮了她,她又更加热情地给予回报。
这片原来规模并不大的正能量场,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以刘芳为中心逐渐壮大、扩展开来。它扎根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却根深叶茂。
正能量,说到底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常人可能很少会经受刘芳那样的艰难困苦,却常有机会作“刘芳身边的人”。每个人一点一滴地传递正能量,最终必将融合成一片温暖每个人的大氛围。
新华社贵阳1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