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共享发展 释放制度红利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面对执政能力重大考验时的又一次把机遇变为动力的发展新思维;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对进一步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红利的新要求、新作为。
■杨建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红利的新要求、新作为。
共享发展是对中华民族社会理想的当代回答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悠远的社会理想,是共享发展的历史雏形。“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理想社会的图景根植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凝结成为“求大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但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政治文明程度的制约,“大同”理想则演变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历史局限。风云际会,历史按照内在的规律推动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物质基础和人们精神世界。今天,共享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有了现实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发展思维,“大同”理想即将成为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共享发展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必将写在中国大地、写入时代进程、写进未来篇章。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红利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的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这是一个基本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促进。可以说,共享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民”两个字。如果离开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终将一事无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之上,逻辑地规定了“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贯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制度。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里,为了推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更多、更快地创造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在一定时期中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共享发展使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发展的速度、效率与公众的共享和普惠结合起来。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红利的显性释放,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对人类发展道路的独特贡献。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能够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既发挥好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地方积极性,使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建共享的有利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人民需要的事,为共享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其二,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种性质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真正使人民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享用者,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使人人都成为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使用者。
其三,共享发展不是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的保障,而是逐步向全面、高层次推进的螺旋式持续发展。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仍面临着长长的“问题清单”。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必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纽约时报》感叹,“治理未来十年的中国,可能是全球最为艰难的工作之一”。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历史经验。可以说,共享发展是我们党面对执政能力重大考验时的又一次把机遇变为动力的发展新思维。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在“三峰叠加”的关键时期,在民族复兴之路的关键进程中,厚植发展优势,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落实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制度红利获得感
共享,最得人心、最使人民满意。全面小康不是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而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牢固确立共享发展理念,引导预期,修复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分化趋显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式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弱势心态”“仇富”“恨官”等情绪和心态也由此而生。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消除人们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使人们获得可以预期的发展红利,进而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坚持以发展为前提,共建共享,激发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共享发展不是坐吃山空,也不是养慵懒之人的福利,仍然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获得更高、更广和更加公平的共享。共享发展是一种强调“参与”和“共享”的包容性发展。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共享发展就是打破束缚和羁绊,大力推动创新创造和创业,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让创业行动拥有更便捷平台,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和制度红利。这样,共享发展才具有积极意义,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人民幸福。
坚持共同富裕,惠及最广大民众。“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今天,每个公民共享权利的实现,还不得不带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还不得不承认天赋的“天然特权”。减少和克服这种差异,消除“天赋特权”,是共享发展的应有功能,可以让更多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因此,共享发展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底线工程,通过一种规范稳定的制度安排,让困难群体得到更多方面的保护和受益,托起“向下”的生活,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还要推进公共资源均衡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让所有人过上一种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统筹两个大局,构建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国内大局和国外大局,则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是共享发展的应有之义。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胸怀和视野,而且表明中国已经踏上了世界大国之路,将以开放发展造福于国人、贡献于世界。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