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对此,有网友表示“醉了”,也有已毕业的校友感慨“我上学的时候怎么没赶上好时候”。
高校为学生量身定制恋爱课,这不仅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恋爱课不能解决恋爱中的一切问题,但是开设恋爱课至少能给大学生带来恋爱方面新的启示和思考,值得称赞。只是,恋爱课不是一开就灵,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爱的能力,还得在课程的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高校开设恋爱课的初衷,无非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婚恋。对此,既可以像天津大学那样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也可以聘请婚姻专家或者联合大型婚介机构来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并开设与恋爱、性有关的系列课程,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弄懂爱情的真谛,而这也是恋爱课的本质回归。
其次,恋爱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因此,高校的恋爱课不能仅仅满足于恋爱技巧的获得,还应在爱情价值观上进行正确引导。比如,开设一些像恋爱心理、婚姻与爱情、性心理等相关课程,并针对学生的情感困扰,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指导,这样才能纠偏学生的恋爱误区,让恋爱课成为学生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契机。
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大学生开设恋爱课,天津大学并不是第一家。国外很多名校早已有了类似的课程,如牛津的《爱情微讲座》,从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到网络约会的利与弊;再比如耶鲁的《什么是爱情》,剖析了构成爱情的激情、亲密、忠诚等关键要素,可谓是把爱情讲得深入骨髓。相比之下,我们的恋爱课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