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小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汪文华
前不久,笔者针对村小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目击了教师队伍情况,甚为震动。
笔者来自乡村,在村庄学校读完了小学,在乡镇初中读的初中。40年过去了,不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学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调研的深入,基本上可以这样来描述:教室由低矮的茅草屋变成了瓦房和楼房,教师由民师为主变为了公办教师。但是,教育教学水平似乎还停留在以前。其中三所学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教学点的课程表上只有语文、数学等几门乡镇要统一检测的课程,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没有开设。一个教学点有5名公办教师和1名临时代课教师,年龄最小的已50岁。一个一人校的教学点,教着十几名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有一名临时代课教师教着几个学龄前的幼童。
陪同的乡中心小学校长介绍说,分来的新教师和“特岗教师”派到村庄学校一是留不住,有的待不上一年就辞职或考研走了,二是不放心,特别是年轻的女教师。留得下来的教师多是转正的民办教师和家住在附近的。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一个乡每门学科专职教师平均不到1人,无法开齐课程。
乡中心小学校长的话,让我们感到村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似乎有了答案。
一是教师要扎根村庄,在村庄安家落户,真正融入到乡村环境中来。符合这样要求的,大多是那些本身就出生乡村,且乐于乡村教育的高校毕业生。
二是教师要与学校周边村民有着某种割不断的联系,如亲戚关系,父辈是朋友等,这样才易被村民接纳。
三是教师要富有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够接受每天接送学生的重担,否则也难以融入和被接纳。
四是教师要具有奉献精神,适应性强,能够开展复式教学,进行全科教学,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村庄孩子的培养上。
换句话说,这可能就是教师“下不来”且“留不住”的原因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