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罗海鸥:用景在大学画出“中华魂”
2015-09-22 09:10:00
 

  原标题:罗海鸥:用景在大学画出“中华魂”

  ■本报记者 刘盾

  人参果树亭亭如盖,树荫下的石凳上坐着三五成群晨读的学生,他们南侧便是一排错落摆放如长城城墙般的石头,刻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便是每天早上7时的岭南师范学院博学园。

  而在5年前,这片土地还是师生绕着走的地方,两栋危房让人望而生畏,楼前路边臭水沟气味熏人。

  这个巨变的校园是岭南师院院长罗海鸥5年多来,用心用情倾力的地方。他通过设计建造蕴含浓厚中华文化精神和学校历史传统的校园景观,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涵养大学文化的精气神,使得师生观其景,品其文,悟其蕴。

  心用在哪里,卓越便出现在哪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象再现于岭南师院慎思园内。西高东低的天然地势,罗海鸥用玄武岩砌出黄河两岸,而酷似黄河之水的黄锈石则被铺成奔腾的黄河之水。

  谈及设计“黄河”的灵感,罗海鸥指着与慎思园相连的图书馆说:“在图书馆上方刻着‘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与慎思园内雕塑所刻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目标、规律与方法,也是大学文化的源头活水,我们想让学生们在这‘大学文化的黄河’旁感悟‘大学之道’。”

  寓意深刻的慎思园凝结着罗海鸥的心血,为将这个原本位置偏僻、草木疯长的荒废之地建成师生们学习思考的好去处,罗海鸥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来这里不下50次。

  罗海鸥认为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被外力推上学校文化景观设计、建造“首席专家”位置上的。

  “学校文化景观像泡菜汤,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像泡菜,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罗海鸥将学校文化景观视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2009年,他就任岭南师院院长后,很快发现学校因地处市区,师生人均学习生活面积较小。但学校边角之地却被荒置,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场。

  罗海鸥便邀请多位设计师来校“变废为宝”,但他们的设计方案让罗海鸥很失望。

  “西化严重,照搬雷同,缺少大学元素,体现不出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国文化气象。”罗海鸥将这归因于部分设计师过于浮躁,“他们在学校不到一上午,对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地缘地貌等一知半解,怎么可能设计好呢?”

  另一个原因是经费紧张,罗海鸥初来该校时,学校欠债3.5亿元左右,“我们必须要花小钱造出大效果。”

  汗流在哪里,景便美在哪里

  邓逢光久坐后,必须要揉揉腰,这是他与罗海鸥去年在搬石头时,闪着腰留下的后遗症。他是岭南师院院办主任,罗海鸥为设计建造好学校文明景观的辛苦让他心疼和惭愧。

  “罗院长为让自己不是外行领导内行,在工作之余看了200多本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类书籍。”邓逢光多次跟随罗海鸥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他发现罗海鸥只要能挤出一丁点儿时间,都要在这些大学校园里转悠,找寻可学习借鉴的建筑景观。

  “罗院长到哥伦比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大学交流时,都会主动向这些学校索要与学校建筑景观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再多再沉都要背回来。”邓逢光举例说,2011年12月,罗海鸥从台中教育大学等台湾高校考察回来时,由于所带的学校文化景观资料太多,以至于在登机时办理了行李托运手续。

  钟伍雄是岭南师院园林科科长,他已在学校工作40多年,自认为是专家。起初他断然拒绝罗海鸥将路旁的铁栅栏换成绿植的建议。但罗海鸥在一段偏僻的路段试了之后,钟伍雄发现去除栅栏后,不仅没有学生进去踩踏,路两旁的景色更加通透明亮了。钟伍雄从此坚信罗海鸥不是外行领导内行了。

  最难最苦的是建造。为不影响日常工作,罗海鸥总是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等时间,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去买树木、石材等。买来后,有时天气炎热怕树干死,罗海鸥带着大家一边吃快餐,一边种树、摆石头。

  景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

  在北大中文系教授郭锡良眼中,岭南师院校园不仅像大学,而且像岭南花园。

  步入岭南师院东大门后,古朴秀气的书院广场扑面而来,七棵百年古榕树独木成林,与古书院的棂星门、墙垣相映成趣。书院广场右侧矗立着台湾陶壁艺术家朱邦雄所创作的《问渠》陶壁,创意来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这是罗海鸥为将学校前身雷阳书院与中国四大书院联系起来,引导师生继承和弘扬书院文化精神,提升大学文化品位的举措。

  再往前走便是树人广场,一片占地30余亩的大草坪。广场前面是一块大石头,两旁各放着一块长方石,犹如桂冠,大石头上“树人广场”四个凝重飘逸的草书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题。罗海鸥借此寄望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追求卓越,勇夺桂冠。

  即将毕业的岭南师院学生杨学宇对美丽校园百般不舍,他亲身感受到学校文化景观年年都有新变化,漫步于美景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语句自然地涌上心头。

  而让校园文化景观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精神,润物无声地浸入学生心灵,正是罗海鸥一直所推行的“景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

  “学校漂亮了,文化彰显了,但花钱不多,例如原设计方案要价1000多万元的树人广场,我们仅花50多万元就建好了。”罗海鸥说,由于精打细算,学校负债额不增反降,“从原来的3.5亿元下降为6000万元。”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