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委书记与民族特招班的十年情缘
■本报记者 刘见
“我是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吴敏敏,现在在五指山市毛阳镇党委任科员。农村基层工作的4年,让我更加深刻领会到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以及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8月21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天津科技大学海南特招班10年工作总结暨优秀毕业生代表及新生座谈会上,从特招班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吴敏敏,讲述了自己如何从贫困山区里的黎族小妹,成长为一名在农村艰苦环境中实现人生精彩蜕变的女干部。
“知识改变了人生、改变了命运,真的不简单!”座谈会上,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为琼津十年携手共同培育出的人才竖起了大拇指,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165万名同胞,对无私合作、精心培养孩子们的天津科大,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
一场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为什么会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举办,并“吸引”省委书记亲自参加?事情的缘由还要从10年前说起。
众所周知,海南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起步晚、家底薄。特别是地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6年5月,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的罗保铭,亲自与自己曾工作多年的天津市“牵线搭桥”,在他的直接促成和积极推动下,海南省委、省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签订省校合作协议,举办海南特招班,每年为海南地区培养30名学生。从此,省校携手开展爱心育才大接力,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培养民族人才、加快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合作育才模式。
2006年9月,罗保铭亲自为首批赴天津深造的学生送行。临别前,他赠送给学生们十六个字:努力学习、学有所成、饮水思源、报效家乡。
光阴荏苒,10年间,罗保铭先后6次与特招班学子亲切座谈,勉励他们“学知识、长本领、修品行、跟党走”,并赴天津科大参加特招班学生毕业典礼。
10年来,特招班共招收285名学生,截至今年已毕业156人,其中9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116人回琼就业,46人毅然选择到条件艰苦的贫困市县工作,用自己的知识带领黎苗山乡的百姓走出贫困。
风尘仆仆专程从昌江黎族自治县赶来参加座谈会的李学智,心情格外激动。他说,8年前,罗书记亲自为刚刚考上天津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他送行,“这份温暖与感动至今仍历历在目”。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011年毕业后,李学智回到海南,到昌江最偏远的王下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春去春来,这位黎家小伙子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走村串户,指导村民开展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3100多元增加到近5000元。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李学智感慨万千:“过去家庭困难,以家里的条件根本上不了大学。罗书记不仅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很大鼓励,省委、省政府和天津科大还在生活上给予我们这些特招班学生以补助,确保我们每个人都顺利完成学业。”
据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介绍,为了确保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子能顺利完成学业,从特招班创办之初,海南省财政每年都为学子们拨付专项资金,10年累计投入970万元;省教育厅还争取到天津航空等企业的捐助,成立专项助学金。
为了给特招班最大限度支持,海南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科技大学海南特招班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2016年起,特招班学生招生人数将从现在的30名增加到40名,由原来每人每年1万元的培养费用提高到1.5万元,继续纳入省财政预算。
“立德、立志、立学、立业”,座谈会结束前,罗保铭用八个字勉励学子们心怀海南、情系家乡,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主动融入家乡建设,为海南发展贡献力量。
这便是一位省委书记与一所大学的海南特招班,10年情牵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