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机器人演舞台剧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我是一个热血男儿,我要精忠报国。”说出这句话并随音乐起舞的,并非人类,而是一个披着侠士风衣的微型机器人“美男子”。
台下的观众沉浸在“美男子”的舞台剧中。
这一幕,发生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人型机器人舞台剧”展演现场。
每年暑假,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师生会冒着酷暑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前不久,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在江西南昌举行,约3500人参加了现场决赛。
赛场内,在比赛选手的调教下,机器人化身为一个个经典人物,“孔子”“孟子”“包青天”……赛场外,指导教师和家长密切注视着赛场的一举一动。
今年是组委会第一次将机器人比赛与舞台剧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机器人比赛加入了文化因素。”作为本次比赛的重要技术合作伙伴,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劲光表示,本次比赛通过与舞台剧结合,加入中国历史因素。陈劲光认为,办中国自己的机器人比赛,应该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融入进来。
“我已经为我的参赛发明申请了专利。”来自重庆市实验中学的梅傲寒自豪地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她为本次比赛研发的“感应式停车场取卡机”已经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
记者发现,参赛学生之所以踊跃申请专利,在于他们为参加本次比赛的发明和创新是基于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性强。
在“技术发明创新”竞技项目环节,有学生发明的环保口香糖盒,通过内部技术改进,嚼和未嚼的口香糖都能够放置到同一个盒子里。还有学生发明的能够感知盐等调料的勺子,在做汤和做菜时能合理掌握调料配置。
本次活动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支持,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创新时代杂志社承办。通过学生决赛12个赛项,教师决赛7个赛项的激烈角逐,共评出活动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91人,淄博、重庆、江苏代表队分获学生决赛团体总分前三名。
“今年学生的能力很强。”这是很多大赛评委的共识。“动画制作”竞技项目评委、南昌二中副校长李佐奇称,有些学生作品结合了所在域区的文化特色,很有意思。
“我们的活动突出创新、重在实践,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形成品牌,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教师和家庭。”活动指导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丁新表示,这符合国家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