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陪伴老人是一项有意义的假期作业
2015-08-02 09:09:00
 

  原标题:陪伴老人是一项有意义的假期作业

  ■郑淑清

  假期,家长或老师不妨给孩子布置一项陪伴老人的假期作业,这项作业可简可繁,可大可小,可检查可交流。这项作业看似简单,却有一定难度;看似平常,却是意义深远。

  无论城乡,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带大。熬到孩子上学,老人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也不免生出从热闹到寂寞的失落,加之身体越来越不如意,对儿女的情感需要也显得越来越强烈。无论远近,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陪伴老人,是对老人长期抚育的一种感激和报答,更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感恩心的极好途径。

  把它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就不同于把孩子寄养到老人家,而是通过具体周密的设计与安排,使陪伴老人成为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积极美好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担当,学会为他人服务,学会创造和谐氛围等;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提升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巩固所学文化知识等认知目标。

  孩子到老人家陪伴,首先需要做出时间计划,假期里去多少次,每次陪伴多久,一方面便于老人和孩子安排各自日常生活,互不影响正常作息;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克服随意性,完成好此项作业。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情况,协商布置具体陪伴任务。再者,家长或者老师要对家庭成员提出认真对待此项作业的要求,做出必要的约定,并对此进行检查反馈。

  这项看似简单的作业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做好了,老人、孩子都会收获很多美好,诞生很多动人的故事;如果做夹生了,老人和孩子达成所谓“协议”,共同欺瞒父母或老师,效果就适得其反了。为此,家长需要及时关注此项作业的完成进度,听取双方反馈,加以鼓励,还要对可能出现的认识上的误区进行甄别,对影响孩子价值观确立的言谈进行讨论和引导。如果是学校布置的,老师则要择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作业检查与反馈交流,做好评价工作。

  陪伴老人的假期作业可以有如下内容。小学生往往要得到老人更多的照顾,或许谈不上给予老人什么,但仍可提出给老人讲自己喜爱的故事,读学过的或需要预习的语文课本,听老人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等任务。家长可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要求,比如用纸笔记录老人生活、工作的简历,用录音、录像设备摄录读讲过程等。中学生应该可以做些家务活了,则可以提出家务劳动要求,比如擦地、擦玻璃、做饭、刷碗、做些家庭装饰等。还可以让孩子把学过的简单的理化实验向老人做些展示汇报,比如用喷壶喷水看彩虹、用放大镜聚光点火柴、鸡蛋壳和白醋制取二氧化碳等。还可以让孩子向老人讲解一些厨房用品的性能、作用等,比如解释面碱风化、水果氧化现象等。

  最有意义的陪伴作业应该是“倾听”。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正如伏尔泰所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但人们似乎更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家长、老师需要做一番培训或指导。比如,聆听别人讲话时,要注视说话者的额头或下巴位置,适当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单独听对方讲话,身子稍稍前倾;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着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等。特别要注意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努力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如何使孩子和老人在谈话中都有所获,可让孩子学习并进行人物访谈。这需要事前列好访谈提纲,特别要设计好提问。杨澜在《杨澜访谈录》的序言中特别提到做访谈节目时的提问艺术,不能带着一个空白的脑袋去提问;而如何不问出“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需要“事前大量阅读”。这又使得孩子完成此项作业需要事先做一番阅读的功课。阅读了爷爷奶奶们生活的时代故事,有了疑惑,有了话题,就有了访谈的趣味和收获。即使这样,仍然会有喜有忧,有的老人健谈,讲述事件像讲故事一样,不仅能让孩子顺利完成访谈,还能吸引住孩子;而有的老人不善言辞,只有只言片语,这又是在考验孩子的耐心了。

  陪伴老人这项假期作业对学校来说,大而言之,可归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畴;小而言之,可放到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范围内。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必然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密切感情与联系,甚而能震动家长的心灵。现在,虽不讲“父母在,不远游”,但孝敬父母的美德美行仍需要大力宣传,更要借助有意义、可操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载体来推进。

  (作者系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