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祥 摄
梁文祥 摄
王辉 摄
符超军 摄
朱洪波 摄
25日上午11时,2015年广东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正式发布。延续往年惯例,今年广东仍不在第一时间向文理科前十名考生公布分数和排序。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虽然社会对高分考生的关注一如既往,但更加趋于理性。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希望向高分生“取经”,而不是盲目“崇拜”。
高考考出高分,对于平时学习用功、勤奋的学生来说,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不必过多地聚焦和“神化”。不少老师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相较于纠结学生分数的高低,这批“牛娃”的成长故事、学习心得显然更有价值和意义,可以给更多在奋斗路上的考生、家长和老师带来一些启示。
“这些考生的分数没第一时间公布不会影响他们填志愿。”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据记者了解,25日放榜后,各地招考部门已陆续将好消息带给全省前十名的考生和学校,并将在稍后将分数直接告知考生。
“要善于总结,做到查漏补缺”
梅邑凯
掌握从“优秀”到“拔尖”的密码
毕业学校:广东实验中学
高考成绩:理科全省前十名
梅邑凯是顺德人,初三那年通过自主考试来到广东实验中学,并顺利进入该校首届南山班。采访中,他表示最开始来广州读书的时候,因为不太熟悉这边的学习氛围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并不是特别适应,“成绩也在四五十名徘徊”。
“后来我经过积极调整,逐渐找到了节奏,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梅邑凯建议,外地考生最好先适应所在城市和学校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
谈及学习经验,梅邑凯告诉记者,善于总结是使自己完成从“优秀”到“拔尖”蜕变的关键因素。“记得一模的时候,我只考了全市五六十名,很多平时会和不会的题都答错了。”梅邑凯回忆说,意识到自己的瓶颈后,他想到了老师平时教导最多的方法——注意总结答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尤其是要“吃透”错题。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开始用错题本记录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查漏补缺,并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个方法,梅邑凯第二次模拟考试考了全市第一,并最终帮助他高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