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5时,走出考场的上海考生对刚结束的数学考试反应各异。在一些多年从事数学教育的老师们看来,每年高考的数学命题难度变化并不大,只是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和题目的新意。
过分功利会带偏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
“高考首先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其次是空间想象能力,最后是综合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上海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王永庆说。但是,要数学考试“在2个小时内反映出学生的多种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曾参加上海高考命题的曹杨二中数学特级教师桂思铭说。
尽管考查目的明确,但从命题角度来说,“数学命题难在既要有一定的基础分、平均分,又要有区分度。”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林磊表示,虽然高考命题都会做小样本评测,但样本学生能否代表当年考生的整体水平,谁也没把握。
近年来,正是因为强调考题“翻新”,高考数学出现了难题更难的倾向,甚至拿超纲的竞赛题来压轴。“比如在压轴题中把导数和不等式知识结合,放大缩小的技巧要求很高,学生需求解二次、三次,一般的数学系大学生都未必做得出来。”林磊说。有专家认为,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机制,最重要的是能全面考查一个人的能力,但即便是出了很深的难题,也很难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精准的区分。但无论如何,“高考考什么,中学老师就教什么。注重功利性,教学就会有偏差。” 林磊说。
在从教33年的延安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郭雄看来,在高考的分数指挥棒下,数学教学往往追求考高分、只讲具体解题,而忽略了“为什么学数学”,久而久之,多数学生以为“数学就是做题”,把时间都花在补课、辛苦操练上,一味“深挖洞”,反而导致有些学生对数学丧失了兴趣。
数学应该教会学生更严密地看问题,更有条理地做事情
既然学数学不只是做题,那么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学数学,学生究竟能得到什么?
“数学能培养人的精确分析、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郭雄认为,就算学生成年后从事的工作与代数、几何等无关,数学也是让人学会有层次、有依据思考问题的必要手段。
林磊在教授数学专业学生的代数学之外,还为文科学生开设了一门《数学文化》课。在他看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数学眼光”,因为数学会教人更严密地看问题,更有条理地做事。
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学教育方面,我国仍有很大欠缺。虽然我国已是数学研究论文的大国、国际奥数竞赛中的金牌大户,但培养出的一流数学家却很少。“其实,我国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由于高考竞争压力较大,要求高中三年课程两年学完一年复习,学生大量的时间被用在熟练技能,而不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上。”桂思铭说。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教学方式与国外的差异就很大。国外一些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点较低,但获取知识的过程靠自主研究,最终效果也很好。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兴趣来开发数学潜能,值得大家思考。
“数学教育和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就像解方程,有些在实数范围内无解,到复数中才会有解。”桂思铭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9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