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83位村支书扳倒“倒数第一”
2015-05-26 09:08:00
 原标题:83位村支书扳倒“倒数第一”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王振亚

  倒数第一!

  5年前,湖南省双峰县甘棠镇的教育,如同这里石漠化的土地一样,贫瘠而又荒凉。5年后,这里却形成了远近有名的“甘棠模式”:高标准的办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品位的素质教育、高起点的幸福校园,吸引了长沙、岳阳、邵东等10多个县市前来观摩学习。

  改变,缘于这里的83位村党支部书记。

  甘棠镇位于双峰县最西部,是衡邵干旱走廊的核心地带,石漠化严重。2010年,41岁的贺红琼调任甘棠镇中心学校校长,展现在他眼前的,满是危房。

  全镇26所学校中,8所学校无围墙、校门,22所学校存在C、D级危房;70%的课桌凳添置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90%的学校无绿化、无食堂餐厅、无运动场。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16个乡镇中连续多年落后,甚至倒数第一。

  “面对这样的现状,群众意见纷纷。”贺红琼忧心忡忡,仅靠政府投入,对双峰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来说,教育状况难以改变,“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

  在贺红琼的建议下,2011年,甘棠镇在全镇26所学校成立“学校建设管理委员会”,83个村的村支书担任建管会主任或成员。建管会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建设筹措资金,协助学校解决矛盾纠纷;监督学校办学行为,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校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就像一支兴奋剂,建管会激发了村支书和群众的重教热情,好消息不断传来——

  “东风小学、赛田小学的建管会筹集资金81万元已到账,只等规划到位,新校基建可以马上启动”;

  “芭蕉小学筹集10万元为学校硬化了进校马路,已经通车了”;

  “新禧小学建管会为学校整改电路并安装太阳能路灯4盏,晚上教师进出更方便了”……

  5年里,甘棠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破破烂烂的学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所漂亮的新学校。

  目前,甘棠镇24所学校为省级合格学校,21所建成园林式学校,22所建有水冲式厕所;100%的学校建好图书室、阅览室,100%的学校通进校公路,100%的学校有升旗设施、校园广播系统等。

  双峰县教育局局长刘业湘不禁感叹:“建管会在学校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教书记’、‘化缘书记’、‘讨钱书记’,在这里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

  山斗村离县城40余公里,这里原有一所办了20多年的村小,2007年因生源不足停止招生,孩子们只得每天步行三四公里去镇中心小学上学。

  这深深触动了今年60岁的村支书、校建管会主任王太平。他思前想后,下决心重建小学。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4万元的搬迁和征地费用对毫无集体经济的村里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原校舍已租给村民办煤球厂还没到期……

  没有钱,王太平自己带头捐出全年工资,村民也踊跃捐款,短短3天就捐款4万余元。煤球厂没有新的场地,王太平给村民做工作,村民爽快地让出了自己的水田。

  然而最难的是,扩建要推平学校旁边的祖坟山。这引起了王家老人们的激烈反对:“太伢子,莫造孽啊,祖宗的风水动不得!”

  “你们是管祖宗呢,还是管细伢子呢?”王太平提着砂糖,一家一家上门耐心给老人们做工作,终于说服了他们。2012年,一所占地9.6亩的崭新学校出现在人们眼前,目前学生达到100余人。

  再把镜头聚焦到双峰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丰稼小学。这是一所位于石头山山顶的学校,却有村里最漂亮的房子:现代化的教学楼、漂亮的教师宿舍、宽阔整洁的操场……

  而以前,丰稼小学交通不便,条件简陋,住房和饮水困难,许多教师来了没多久就走了。

  松家、山峰、刘家3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3人一合计,决定每个村筹集6.6万元,为教师们建一栋宿舍。

  如今,丰稼小学漂亮的教师宿舍成为特岗教师们的安乐窝,8名20多岁的特岗教师在这里干得踏实、快乐。

  据统计,近5年,该镇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达6500余万元,其中2500余万元是该镇83位村支书或自己捐资、或四处筹集而来的。各村还为学校建设免费提供用地173.2亩,12所学校在石头山上凿出校舍、运动场、宿舍等。

  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后进村”终于坐不住了。

  跃进小学是该镇最后改造的两所学校之一,位于跃进村跃进组。今年启动改造,该村一改5年前的态度,村里不仅无偿提供7亩地建运动场,还为学校捐资15万元。跃进村村支书、建管会主任刘建初对记者说:“学校落在我们这个地方,造福的是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建好学校。”

  采访中,记者问了很多村支书一个问题:“你们为何这么重视教育?”松家村村支书邹和初的话最有代表性:“前些年,我们村里没有几个大学生,现在村里年年都有大学生,连硕士、博士都有了。一个地方,要想出人才,还得靠教育。一个地方要发展,也得靠教育。我们坚信教育能改变命运。”

  “只要让老百姓看得到希望,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成绩,老百姓就会支持我们。”甘棠镇党委书记赵谭华高兴地说。现在,甘棠镇教育教学质量在县里年年前三,甚至还能拿到第一,学生的巩固率达到99%,每年还回流学生300多人,26所学校学生数都达到了100人以上。

  


编辑:小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