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甘肃一高校建艺术工作室 让工艺薪火传承学生受益

2015-05-06 16:27:3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文静 郭刚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左义林介绍,从2005年起,美术学院就先后派遣教师转型学习,引入纤维、漆艺、雕塑、陶艺和服装等艺术工作室。两年多的雕塑技能学习让刘静告别了学业上的迷茫,2014年7月,她顺利在兰州一家美术公司就业,从事洮砚雕刻。
 

  新华网兰州5月6日电(记者张文静 郭刚)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色彩斑斓的漆艺制品、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美轮美奂的纤维艺术作品……这些现代感十足而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并非出自大师之手,而是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一批大学生精心创作的成果。

  “这些以陶泥为原料制成的茶罐、茶杯都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所用釉料也全部是由师生共同试验和研发出来的。目前我们已拥有42种自主知识产权的釉料。”陶艺工作室内,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左义林向记者介绍。

  提起学生的作品,左义林自豪地说,将司空见惯的泥土采集回来,经过科学配置后融入甘肃独特的敦煌文化元素和彩陶文化元素,转化为有创意、有价值的工艺品,让大学生在掌握这项技能并能实现更好就业之时,传承创新传统技能,已逐渐成为学院办学的新常态。

  左义林介绍,从2005年起,美术学院就先后派遣教师转型学习,引入纤维、漆艺、雕塑、陶艺和服装等艺术工作室。之所以大胆引入这些工作室,左义林说,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学院找到了市场所需并与其紧密对接,因“需”施教,让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即能就业、施展才华。

  “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说实话,一入校就很迷茫,不知道读四年的专业之后将来到底能做什么,总不能给家人说,毕业了我学会了画画。”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2010级学生刘静告诉记者,在她最为迷茫的大二,她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雕刻、圆雕等技艺。

  两年多的雕塑技能学习让刘静告别了学业上的迷茫,2014年7月,她顺利在兰州一家美术公司就业,从事洮砚雕刻。“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目前在实习期就能拿到4000元的月薪,我很知足,这多亏了学校开辟的美术应用新领域。”

  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杨晓说,木雕、根雕等雕刻实践在给学生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更好地起到了传承文化和技艺的作用。

  “在以前的农耕时代,不管是雕刻还是陶艺,文化技艺的传承都是‘师父带徒弟’模式,但这种效果有限。”杨晓说,如今,高校开设这些美术应用工作室,自然承担起了传承文化技艺的职能,为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我们设立多个工作室就是希望摆脱平面化、理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介入不同的材料逐步完善与衣食住行用等产业方面相关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和手工制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左义林认为,“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

  记者了解到,该学校自美术学科创建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3000多名美术和应用型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和技术骨干,还有些在校生的创意作品不断获得国际奖项。随着美术应用办学的逐步深化,“每到就业季,美术或设计公司就会提前来学校‘下订单’,联系优秀毕业生。特色办学模式的效用正在逐渐显现并让更多学生受益无穷。”左义林说。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