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提供新知,是高校的两项重要职能。这两项职能,分别体现在教学与科研上。
照理说,这二者应该是齐头并进、同步发展。但近些年来,对高校的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的不满和质疑,经常出现。看起来,教学“掉队了”。
有人认为,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所以,教学落后,要怪罪到科研的头上去。
这个因果关系,乍一看有道理,细一琢磨,又不是那么回事。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提高自身学术能力,何错之有?所谓“名师出高徒”,先有名师才能培养出高徒。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没有相当的学术水平,教师又何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科研反哺、教研相长,应是二者关系的真正写照。
其实,教学之所以“跛足”,原因很简单:教学成果“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科研成果“有形”,便于量化统计。教学成绩“无用”,换不来荣誉与职称;科研成绩“有用”,能带来名和利。所以,对大多数高校和老师的切身利益来说,科研和教学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目标。而“跛足”的高校,显然难称一流。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已各显神通,试图提升教学的地位,有的举措已取得一定效果。然而,要提升教学的地位和质量,不光是“重金悬赏”这么简单,背后还涉及人事制度、资源分配等基础制度安排。也就是说,重视教学不能只是面子工程,观念也得转变,改革更需深入。
扎牢根基,方成久远。所以,要提升教学地位,从基础改起。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30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