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倾注心血 成就学问(学者风采)
中国经济学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对西方经济学了解越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越坚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就是这样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现年83岁的他研习经济学已整一甲子。
“我就是国家建设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我小的时候,亲眼看到日本侵略军在家乡烧杀抢掠,也亲眼看到新四军英勇抗日的场面。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语道出老一辈爱国学者缘何怀有浓厚的报国情怀。
吴易风在私塾接受初级教育,从小诵读传统教学读物,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他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以“先忧后乐”的社会责任感贡献着力量。
15岁时,吴易风考取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初,苏北行署区创办机关干部学校,培养工农干部,他没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当起教员。他说:“这些干部比我年长,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1953年,我国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这一年,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成立,吴易风又当上了中学老师。“我就是国家建设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23岁那年,吴易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27岁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半个多世纪里,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他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
“在学术领域不能想到哪说到哪,不能未经缜密思考就轻易作出论断”
“求学,就应该遵循正确方向,勤奋刻苦,高度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前进,不断向上。不仅学习期间要这样,而且一辈子都要这样。”在扬州工作时,他跟一位俄罗斯教师学得一口发音讲究的俄语;去美国访学时,57岁的他与几个美国学生互教互学语言;他的爱人刘天芬是他的数学老师;而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则多亏他抓住机会掌握汉语拼音,又自学电脑教材,一项一项地照着书本操作。吴易风说,“我的知识就是这样杂七杂八凑到一块的。”
在江西余江“五七”干校,他白天参加重体力劳动,晚上坚持读书学习,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自学外语,还读了《资治通鉴》。第二次下放,他到北师大农场劳动,利用清晨和夜晚写作,在劳动之余完成了35万字的《空想社会主义》一书的初稿。这部专著总印数3万多册,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吴易风说,“在学术领域不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能未经缜密思考就轻易作出论断。无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否定他人的观点,都应是仔细研究和深入思考的结果。”
他在专著《英国古典经济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一般经济学说史著作的见解,逐一论证,澄清了一些模糊概念。这本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他与人合著的《马克思经济学数学模型研究》,推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由过去偏重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正确的经济理论更有说服力、应用效果更好。该书入选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库,又于201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理论体系,将二者研究通透、融会贯通,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做出扎实、务实、实用的研究成果,实属不易。人们尊称吴易风是“三通经济学家”——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西方经济学、通外国经济思想史,赞赏他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科学分析的治学态度。他本人则谦虚地表示对这些赞许和称号愧不敢当。
“做学问就是长期坐冷板凳,没有一蹴而就的事”
“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有可能遇到各种情况,顺利时,必须戒骄戒躁;被误解甚至被批判时,要学会从容淡定。”这是他对书山学海中人的叮嘱,也是他本人治学品格的写照。
他与高鸿业合作编写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册),是国内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西方经济学教材,入选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从1988年到1998年印刷11次。谈到这部教材,吴易风说,“我们编的西方经济学不是照搬西方的,而是在原原本本介绍西方经济学之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评析。”后来,吴易风担任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课题组首席专家,同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课题组合作编写了《西方经济学》(上下册)教材,被很多高校采用。
1995年,吴易风发表访俄报告《俄罗斯经济学家谈俄罗斯经济和中国经济问题》,介绍俄罗斯学者提出的中国改革应“以俄为鉴”、避免落入私有化和自由化陷阱的观点。没想到,这个报告引起轩然大波,支持的声音很多,反对的浪潮也滚滚袭来。逆境往往更能凸显一个人的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吴易风从容不迫、淡定自若。事实证明,他的观点经受住了风雨考验。
吴易风家里书籍满屋,古画几幅,钢琴一架,雅趣盎然。“我上学的时候兴趣挺广泛,什么都想学。”他说。
当谈到学术界存在的道德失范和学风浮躁问题时,他说,“做学问不是为了任何个人私利,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所以要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他还说,“做学问就是长期坐冷板凳,没有一蹴而就的事。”
据人大一位校友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在学术思想领域,西方经济学属于半禁区。是从吴易风老师那里,他们得以知道凯恩斯、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知道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这位校友说,“他的课座无虚席,来晚的同学就站着。他讲课不用讲稿,各种西方经济思想流派一一道来。”在那个时代,吴易风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引导他们认识西方、了解世界。
一位没有成功考取人大研究生的外校研究生说,在他准备考试、等待公布成绩、未被录取的每一步,吴易风老师都给予他真诚的鼓励。他说:“吴易风老师可亲可敬,他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播种理想、传递力量。他与我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交流,在某个时刻可以说拯救了我的灵魂。良师如玉,润物无声!”
在吴易风与他指导的博士生合影上,他和老伴被四五十名学生簇拥着,有的学生已过不惑之年,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中坚力量;有的学生朝气蓬勃,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每个学生都得益于吴易风的熏陶和指导,并不囿于学术领域,而是关乎整个人生……
制图:张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