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学校周边交通基本瘫痪”怎么破

2015-04-24 09:11: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家长必须多一些“指向内部的成长”,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平和平等的生活方式等武装内心,尽可能成为让孩子满意的家长。笔者想,但凡有公共意识的家长,不会认识不到违反规则、违反法规接送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原标题:“学校周边交通基本瘫痪”怎么破

  “学校周边交通基本瘫痪”怎么破

  编者按每逢上下学时间,北京学校周边交通基本就陷入瘫痪状态了。无论是在哪里,行车道上都停满了接送孩子的车,好一点的还留下一两条通道,让其他车辆通行;糟糕点的,则把所有道路都当成了停车场,肆意妄为、横冲直撞。(《中国青年报》4月22日)对此,有人说,“疯狂接送”在破坏交通,更在毁孩子。但也有家长说了,孩子小、上学远、不安全,不接怎么办?究竟孰是孰非,我们选取了两篇文章,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疯狂接送”破坏了规则意识

  ■耿银平

  当家长将“你让我停到哪里去?这哪里有停车的地方?”当作“疯狂接送”的理由,也许能顺利接到孩子,可是,因为小需要,却将大规则、大文明都扔到一边了。家长给孩子播下“自我”的种子,孩子就会多有自私;播下“疯狂”的种子,孩子就少有秩序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问题家长”,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多缺乏和谐、舒心、舒畅与法治的家庭氛围,因为家长总给孩子做出无形而深远的“负面教唆”。《道德经》云:“行不言之教”,一些小细节,却是孩子人格成长、道德发展、社会规则意识的无形而厚重的教科书。

  有一个典型的负面个案,有的孩子说“父母皆祸害”。家长精心哺育的孩子,竟然将父母视为“祸害”,家长“好心而粗蛮的爱”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由此可见一斑。一些家长总是过分放大自我需要、个性需要,甚至是蛮不讲理的需要,而唯独忘掉了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对社会规则的忠实践行和守护。这种所谓的“爱”,往往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不小的创伤,影响其未来的心理健康。因此,新闻中所说的“疯狂接送”的家长播下了“非和谐的种子”,也会让孩子心中长出“践踏法治的禾苗”,绝非夸张。

  在中西教育观念激烈碰撞的当下,在孩子越来越呼唤尊重、科学、平等的当下,家长的公共素养、教育水平如果仍停留在上个世纪,难免会成为“不合格的家长”,从而“造”出问题孩子、教育难题。

  家长必须多一些“指向内部的成长”,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平和平等的生活方式等武装内心,尽可能成为让孩子满意的家长。

  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成长。当下有这样一些说法,“育子就是育己”、“孩子是帮助父母成长最好的学校”,等等。家长应该在和孩子一起进步的过程中,敢于纠正自我,从而实现现代化成长,并优化教育孩子的效果。

  在有的西方国家,做父母也需要办相关的证照,政府会对父母教育素养、水平进行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比如,奥地利法律就规定,如果夫妻离婚,拥有“上岗执照”一方可以优先获得孩子的抚养权,这也是在强化家长的教育素养和现代化的教育水平。中国家长也应该让自我教育水平、公共素养早日达到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给孩子带来科学、有效、温馨的教育影响。(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公共问题的“黑锅”不能让家长背

  ■李记

  面对“疯狂接送”,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直指鼻梁的放大追问,很多时候并不足以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将问题引向反面。在笔者看来,解决“疯狂接送”造成的拥堵,以及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恶劣示范,还需多方合力进行疏导。

  对学校而言,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导,建议低年级接送、高年级自主上学放学,而不是从小学到中学,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让家长接送。笔者相信,只要学校持之以恒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并辅之以针对学生自主意识培养、适应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应该能得到孩子以及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此外,如果“疯狂接送”的情况严重存在,学校可以错峰安排上学和放学时间。

  对交通管理部门而言,可以协同校方相关人员,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以开辟专门车道“专道专用”、专人进行指挥提高效率等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减小道路出行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家长接送孩子的高效、有序。这样虽然会增加人员投入与管理成本,但效果却是多赢的:家长在并不违反规则、违反法规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了接送,也就不会因此对孩子进行不良示范;城市交通亦在这种精细化管理之下,不至于一到时间点便瘫痪。

  笔者想,但凡有公共意识的家长,不会认识不到违反规则、违反法规接送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便是从孩子出行安全的角度考虑,也会在接送孩子时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强调:这是特殊情况,爸爸妈妈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你自己在过马路、乘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秩序、敬畏交通法规……

  但对于那些明知故犯还“引以为荣”、公共意识缺失的家长,应该怎么办?在笔者看来,一方面需要公民教育的常态进行,让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真正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学校常态教育中相应的公共意识教育,必须紧贴实际进行。如果一位小学生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违反规则、违反法规的“疯狂接送”是不对的,一些家长还会肆无忌惮吗?

  面对“疯狂接送”,听之任之、刻意纵容当然不对;罔顾现实、无限放大也是欠妥。疏导“疯狂接送”,最终还需学校和家长做好充分、有效沟通,相关部门不辞劳苦、细致入微地尽到管理责任,以及相应的公共教育、学校教育持之以恒的潜移默化。再者,如果划片就近入学能够真正全面得以实现,都在家门口就读的中小学生,还需劳烦家长开车“疯狂接送”吗?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