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阅读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无用”中

2015-04-22 09:1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社会的号召,也是公众的期盼。当本应引领社会读书风气之先、充当书香社会建设“领头羊”的大学师生也陷入了“疏远名著、阅读退化”的窠臼时,难免让人忧虑。
 

  原标题:阅读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无用”中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社会的号召,也是公众的期盼。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是读书治学的地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即读书。

  ■朱四倍

  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至乐莫如读书”的大学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除了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创下10年最低,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也不容乐观: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这类的通俗作品。远离经典、远离原著似乎成了当代大学生阅读的趋势。这些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似乎都在下降。

  不过,该调研只包含了纸质书阅读的状况,日前发布的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虽说数字化阅读呈增长态势,但是,“都说读书好,都喊没时间”却成为了共同的尴尬。从媒介角度来说,电视、网络等对大学生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大众文化宣扬的“快餐消费”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阅读选择产生影响,阅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追求正是大众文化和媒介环境变迁的结果。大众文化消解着个体书本的深层次理解,影响着个体对思想深度的追求,大学生对通俗读物的偏爱,原因正在于此。

  当本应引领社会读书风气之先、充当书香社会建设“领头羊”的大学师生也陷入了“疏远名著、阅读退化”的窠臼时,难免让人忧虑。可以说,阅读数量和层次的降低,阅读品位的直线下降,并不仅仅属于某个群体。客观地说,单一的调查和忽视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因素得出的大学生“阅读量新低”的结论需要辩证看待,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正视其中隐藏的问题。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社会的号召,也是公众的期盼。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是读书治学的地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即读书。大学生“阅读量新低”是一个统计学结果,也验证着人们的日常判断,尽管肯定读书的重要性,但只选择与自身有用的书籍来进行阅读。这与整个社会的功利氛围和实用主义蔓延有关。也就是说,不能离开社会和教育环境观察大学生“阅读量新低”的现象。

  阅读讲究方法,但对我国学生来说,除了教科书之外的书籍基本上都被归类为课外书,不仅阅读面狭窄,而且在阅读方法上也很为欠缺。不少学生仅仅把读书看作是工具、手段和敲门砖,根本无暇顾及方法的考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者多。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通俗性书籍的易理解和易接受就得以显现,而需要认真品味、仔细阅读的原著、经典自然无法受到欢迎。

  当下,整个社会的读书行为都有着“效益”追求——看书能不能带来实用的效果,如成功、技能、处世等,恰恰遮蔽了阅读的真正价值,放逐了阅读的真正意义。本应是为得到精神的交流和心灵共鸣的阅读,却变为谋取现实利益的手段,并且,在某种实用效应实现后,就意味着阅读的结束,就意味着书籍可以束之高阁了,最终导致功利性阅读盛行,而精神性、思想性的阅读日益萎缩。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大学生群体受到严重裹挟,技术型书籍以及可以帮助实现就业和掌握生存工具、短暂放松压力和愉悦身心的书籍大受欢迎。大学生“阅读量新低”和阅读内容通俗化,是受社会和时代潮流挤压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但是,现实中,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家长到学校都拒绝课外读物,据调查,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对升学和考试没有帮助的书籍被冠以“闲书”、“杂书”的名字,可以想象,到了大学,青年人能改变这种被强制灌输的阅读习惯吗?在苛求大学生“阅读量新低”的时候,教育者和家长也应反思。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