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必须附着在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这两张皮上
我们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离不开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到来时,我们仍然离不开职业教育。我最近在各地调查,注意到经过多年市场洗礼的技工学校,面对新的变局,又一次做好了转型迈进的准备。北京的技校在关注新媒体、无人机;浙江的技校在关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广东的技校甚至已经在网上向全国卖3D打印机了。还有一些学校关注环保、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等等。
现在,许多技工学校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广泛认可。南方地区一个万人技校,实际年培训能力达到10万人次。在广东地区,通过技工学校把退伍转业军人的培训抓了起来,把这样一批基本素质很高的队伍训练成了技术技能人才,既促进经济成长,又促进社会稳定。近年来,我们又通过参与和组织从国际到国内的大规模技能竞赛和技能表彰活动,使工匠精神开始深入人心,职业英雄开始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
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职业教育要更健康地成长壮大,也要完成好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必须理清思路,认准道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行政主管部门统得太死、管得太严,人为切断了职业教育和生产、就业的天然联系。而实际上,职业教育和经济、就业密不可分,必须附着在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这两张皮上。跨界、破壁、放开、搞活,让企业和民众重新成为主导职业教育的力量,支持他们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为此,一定要跳出行政权力的视野。
对职业教育成果的评估,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教育那一套,要从书本知识评价改为职业能力评价;要从课堂考试评价改为车间操作评价;从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改为过程性评价;从复述性评价改为创新性评价。许多学校还开展了毕业生长期追踪调查追访,通过考察他们在企业和职场的长期发展来检验我们的教育。
只要我们把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很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我国企业、民众和职业学校的内在活力,我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一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如果一个学校只想躺在政府的身上,完全靠行政权力过日子,那就很难找到出路。(陈 宇·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蒋云龙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