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缅怀,因内心的敬意

2015-04-04 09:11: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中国的传统塑造了国民这样的心理需求:一个人仅仅具有优秀的才能还不够,只有同时具有卓越的品质,才能成为万众敬仰的国士。当我们因版面所限,只得从长长名单中选出12位代表人物抒怀时,心里是歉疚的,但更相信会得到他们的谅解。缅怀,是因发自内心的敬意。
 

  原标题:缅怀,因内心的敬意

制图 中国教育报 刘健

  又是一年清明,我们以一个媒体可以采取的方式,纪念过去一年中离去的名家大师。

  中国的传统塑造了国民这样的心理需求:一个人仅仅具有优秀的才能还不够,只有同时具有卓越的品质,才能成为万众敬仰的国士。在梳理他们的人生故事时,我们也一次次被感动。正是个人成就与品质的交相辉映,成就了他们的大家地位。

  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曾遭风霜雨雪,经受了今世青年一代无法想象的痛苦和不堪。但是,即便如此,一俟条件允许,他们奋不顾身,立刻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中,燃尽光热。

  是的,总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

  这种信念,既是对开拓人类知识边界的渴求,也是对国家民族的担当。这铸成了他们人生的绚丽内核。

  与繁华世界相比,他们太安静了,生活太枯燥了,太缺少戏剧元素了。就像去年轰动一时的李小文院士,如果没有那双布鞋,会在大众中形成那么热烈的反响吗?他恐怕依然只是个学术圈内人士。这一年间离去的大师,有很多其实在生前并不为公众熟知,他们的去世,也没有在媒体上掀起大的波澜。

  但是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大众的关注,他们就会停止努力的工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些品质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是否受到关注,是否成为“明星院士”,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有的是定力。在这个日行千里的变革年代中,这种定力就成了弥足珍贵的守正之力。

  当前,人们面临太多冲击,也面临太多诱惑了。所以我们看到,这种定力在很多地方都在被遗弃。在这个特别时节,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缅怀大师,就是希望人们看到,在这个时代,当很多人在追逐名利中喧哗时,还有这样一些知识分子,默默攀登着知识的高峰,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的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个人谋名利,而是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芸芸众生生活得更好。

  所以当我们因版面所限,只得从长长名单中选出12位代表人物抒怀时,心里是歉疚的,但更相信会得到他们的谅解。他们所希望的,一定不是人们仅仅在一些日子表达一些怀念。只要后人依然奋进,依然愿意在寂寞中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前行,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

  有人说,这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其实,稀缺的是大师,更是大师们在特殊年代铸就的风骨。

  缅怀,是因发自内心的敬意。

  (详细报道见今日二、三版)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