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校车“明患”政府岂能视而不见

2015-04-03 09:12: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廖德凯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银川晚报》4月1日)  一辆准载七八人的面包车,竟然挤下20人左右,而这些超载的面包车,竟然就是这些孩子唯一的“校车”。在各种另类校车已经成为“明患”、摆在眼前的时候,政府不应对此视而不见,而是应当切实地担起责任来。
 

  原标题:校车“明患”政府岂能视而不见

  校车“明患”政府岂能视而不见

  在各种另类校车已经成为“明患”、摆在眼前的时候,政府不应对此视而不见,而是应当切实地担起责任来。

  ■廖德凯

  在银川某小学门口,多辆面包车存在超载现象,一辆面包车上甚至挤了21个小学生。这些面包车都是在该所小学读书的学生上学放学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当地民众表示,明知道危险,但也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学校和家长都希望主管部门通过调整公交线路等方式解决孩子的交通问题。(《银川晚报》4月1日)

  一辆准载七八人的面包车,竟然挤下20人左右,而这些超载的面包车,竟然就是这些孩子唯一的“校车”。看着照片里拥挤的车厢内孩子们兴奋的笑脸,实在令人心酸。单纯的孩子不会太多思考“校车”的安全问题,然而,面对这样的安全“明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部门又如何能够心安?

  这让我想起在农村山区的一些特殊“校车”。有一个周末,西部某山区出了一个特殊的“校车”事故:一台小拖拉机载着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从悬崖边的土路上掉进了雅砻江中。而这台拖拉机的司机只是“做好事”,顺便搭载那些放学回家的孩子,如果那些学生不搭他的车,他们将多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回家。在这种现实面前,搭过路的农用车回家已经成为山区孩子非常正常的选择,能搭上车甚至需要有着相当不错的运气。

  如果说在农村山区,确实没有条件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的学习交通问题,那么,在一个大城市的周边,还让超载的面包车成为孩子们的唯一选择,显然不能说政府尽到了相应的责任。

  按照相关报道,这些孩子所在学校为新建,但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却远远没有到位,而且并不均衡。门口的道路车流量很大,却连人行道都没有,非常危险;有部分公交线路解决了部分孩子的上学交通问题,但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只有面包车的唯一选项。而这些学生的数量也并不少,因此虽然有不少面包车成为孩子们交年费的“专用校车”,但依然需要严重超载才能勉强满足需求,再“塞”一个孩子进去都困难。这说明完全有必要进行集中解决。

  在城市,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其实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比如:租用公共交通车当校车,在上学放学时间统一接送;调整或新增公交线路,或者在上学放学时段增加临时线路;对“面包校车”进行规范“招安”,等等。但这些选择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与学校一起协调和处理相关关系,拿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措施,而不能将问题留给学校思考,办法由家长解决。在各种另类校车已经成为“明患”、摆在眼前的时候,政府不应对此视而不见,而是应当切实地担起责任来。

  一所学校的建立,本来就是政府在综合了周边位置环境、基础设施、生源等各种因素之后做出的决策,学生的交通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问题,是建立一所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因此,在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后,对相应的问题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是政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政府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办教育,并不只是修学校,而是要围绕学生接受教育的各个方面,解决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顺利、安全、有效地接受教育。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才有利于统筹规划和考虑教育相关问题。(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