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校长就是文化“泥瓦匠”

2015-04-02 09:12: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屈哨兵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判断能力。对于一些有悠久办学传统的学校,应该留意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历史传承结合起来,承载起一代代教育者的事迹与精神。具有文化自信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具有文化自强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能力。
 

  原标题:校长就是文化“泥瓦匠”

  所有学校在文化建设事业中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

  其中也包含着学校自身的文化养护与发展——

  校长就是文化“泥瓦匠”

  ■屈哨兵

  学校既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文化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学校在文化建设事业中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其中也包含着学校自身的文化养护与发展。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与考验。

  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判断能力。

  我们的学校,都要自觉地认识、挖掘、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以适应环境与时代的选择,构建起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符合学校历史、具有学校特色和烙印的完整文化体系。作为校长,应该在这方面具有比较清晰的判断能力。学校文化现象就其表现类型分析,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层级构成的整体,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文化体系和集体价值取向。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延续的物理载体。对于一些有悠久办学传统的学校,应该留意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历史传承结合起来,承载起一代代教育者的事迹与精神。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延续的某种契约保障。对一个学校而言,这里的制度并非仅指教育教学制度之类,更重要的是延续校园历史和文化的各种制度存续,如校庆活动、校园各类文化节、教工组织、校友会盟、学生社团等团队文化制度等。而心理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一种精神积淀,它主要体现在学校价值观的塑造上。一个有心的校长,能否成为成功的校长,常常就体现在学校共同的文化追求上。这种追求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学校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而心理文化一旦形成并稳定,学校就拥有了一种好的文化,拥有了一种定力。

  具有文化自信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能力。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态度,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和信心。不管是历史久远的学校,还是刚刚诞生的学校,无论是都市之中的学校,还是处在农村郊野的学校,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文化建设上都应该有各自的自信。作为校长,应当具有一种组织各种文化资源与元素进行建设的能力。文化自信,关键在于不忘本来、博采正来、着眼未来,科学处理好长与短、大与小、通与变三个关系。

  长与短的关系。历史悠久的学校具有文化自信当然有其理由和优势,但办教育不是一时一地的政绩工程,而要有长久办学的追求。尤其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更应该有这种坚定的信念,因为缺憾可能正是对新的学校文化的一种召唤。作为学校的当事者、学习者、组织者,一定要相信,在日积月累的教育实践中,一定会有某种精神、传统甚至习惯能通过努力工作、学生或著作留存下来并传承下去。

  大与小的关系。文化自信也体现在文化细节上。从大的方面说,学校建设者对整个学校文化氛围、文化传播、文化继承等,都应有总体的把握、设计和维护;而在小的方面,则应重视不太起眼的细节,例如一块小小的牌匾、一处小小的花坛,或是一张发黄的照片、一个社团活动,甚至一门课程的坚持,都能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用心,这也是一个学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通与变的关系。求通,是指学校各种文化元素彼此之间的融通、呼应、互渗。广州有一批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以上的学校,都有这方面的底蕴固然弥足珍贵,但尤其值得鼓励的是,一些新生的学校也都有这样的追求,它们的底蕴积累有章有法。求变,是指文化经脉、网络、体系,在不同阶段和场合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里,我更愿意将学校比喻成一个植物园而非一座博物馆,因为这种变化是很重要的文化之变、感受之变,要有允许新元素加入的胸怀,允许学校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

  具有文化自强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能力。

  校长基于文化自强意识的发展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

  一是处理好学校与国家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自强于国家强盛有利,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当始终不要忘记这一点。二是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肩负着社会财富的积累、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组织的完善等使命,只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自身具有文化自强的意识,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对社会财富的增加有所助力、为健康社会的形成提供文化伦理上的基础。三是要处理好学校与教育自身的关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平台,名校固然不应妄自尊大,非名校也不应妄自菲薄,而是要通过自强实践,勉力前行,不断发现积极优秀的文化基因,培育有价值有担当的文化行为,巩固各种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文化建设成果。实践证明,很多中小学这方面做得不错,继承和创新学校文化的各种举措,包括各门特色课程建设、各类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对于文化养分的汲取,使学校文化的血脉,在校长、教师、学生生生不息的推动中,既鲜活又顽强,既灵动又执着。(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