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室里栽棵苹果树

2015-03-04 09:12: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成尚荣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可以认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闪耀着精神、思想的金光。前段时间,我又去了太仓的那所小学,看到那棵树还在,看到苹果树仍然枝繁叶茂,看到那苹果仍然金光闪闪,看到孩子们仍然围着它。
 

  原标题:教室里栽棵苹果树

  教室里栽棵苹果树

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成尚荣

  ■成尚荣

  我曾在苏州太仓的一所小学里,看到一棵苹果树,长在校园里。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假的,人工制造出来的。可小孩子们还是那么喜欢,坐在树下,讨论着什么;仰着头,似乎要摘下一只;围着树,做着游戏……

  为什么要“栽种”一棵假的苹果树?校长说,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苹果成了创新的代名词。一定还会有第四只、第五只……但是,它们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吗?它们掌握在中国的学生手里吗?我们只不过想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氛围,时时刻刻提醒教师,也提醒学生,我们向往、憧憬第四只苹果。它虽然是假的,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教师的心中,它却是真的,是有生命的,它会向我们发出特有的召唤……

  我好不感动。

  三只苹果改变世界,说了好多年,已略显陈旧、落后,新鲜感已逐渐失去。但它未过时,因为,创新永远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不竭源泉,今天,今后,我们仍然让它在我们心里回响,否则,真的会陈旧,会落后,会过时。于是,我常有一种意象,那就是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应当长起一棵树,它是虚拟的,是想象中的,是长在每一个人心里的。说不定哪一天,成熟的苹果掉下来,砸醒了哪个学生,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有没有这棵树大不相同。意象,其实是一种崇高的想象和追求,是永远的召唤和光照。我把这叫作教育的“再圣化”——课堂教学、教育的神圣。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好不神圣。

  我们不能停留在诗意的表达,还应讨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苹果树长在教室里,意味着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毫无疑问,接受学习很重要,也毋庸置疑,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接受学习十分重要、在坚持改革要回归的旗帜下,常常隐含着另一个意思:发现学习走过头了。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判断,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自主学习,我们实现了?合作学习,我们达成了?探究学习,我们提升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发现学习还只是刚刚抬起了脚,准备跨出去,有的跨了一步准备再跨一步的时候,却有人说,跨得太快了、太大了,应该收回来,应该止步。这一论调当然是不值得一驳的。那棵树长在教室里,常常望着我们,盼望我们,把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坚持下去,否则,那棵苹果树就会枯萎,以至消逝。

  说到学习方式变革,我自然想到批判性思维。两千多年以前,苏格拉底就倡导在接触某种有价值的观念时要提出深刻的问题,而非直接接受。他的努力和推动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产婆术。他的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于是他接续着西方学术中求真、质疑的深远传统。杜威更是提出要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息或作出断然的结论”。可以说,苹果树上的苹果有个特殊的名字:批判性思维。

  但是,究竟什么叫批判性思维?20世纪90年代,46位北美地区的批判性思维专家,经过两年的研究后提出,批判性思维具有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断、说明和自我管制;精神气质包括对于生命或人生的一般态度、对待特定议题或问题的态度等。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整体性架构(以上内容参照内尔·诺丁斯的《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的译者序)。可见,批判性思维内在地包含着态度问题、勇气问题、信心问题、反思问题,等等。可以认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闪耀着精神、思想的金光。

  前段时间,我又去了太仓的那所小学,看到那棵树还在,看到苹果树仍然枝繁叶茂,看到那苹果仍然金光闪闪,看到孩子们仍然围着它。我心里很踏实。

  苹果终有一天,会砸在中国人的头上,砸醒中国人。我们乐观地期盼着。其实,那一天,是从“栽”下这棵苹果树开始的。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