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教育部长在一次会议的一番讲话,在网络世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笔者没有资格亲自参加教育部长的这次会议,未曾聆听他到底讲了什么,但从有关的报道看来,其核心思想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59号文)精神,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长用了“一个绝不能”和“三个决不允许”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笔者觉得,作为教育部长讲的这番话,理直气壮,态度鲜明,不应该成为某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是,未曾料到正是这段话却成为某一些人攻击中伤的把柄,口诛笔伐,甚至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那么教育部长的这番话到底戳中了谁的痛点,让哪些人到了丢掉斯文、丧失理性的地步。
回答这一问题,显然并不难。常言说“谁痛谁喊”,反过来也一样,“谁喊谁痛”,攻击、辱骂教育部长的人,显然是最难受、最悲痛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最悲痛呢?原因是这些人习惯了在课堂上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以此博得学生的敬畏;原因是这些人习惯了在课堂上传播违反宪法和法律言论,以此赢得听众的喝彩;原因是这些人习惯了在课堂上有发牢骚、泄怨气,以此显示自己的怀才不遇和阅历坎坷。这些人中,不排除有与西方敌对势力暗通款曲或受其恩惠者,也不排除有对西方政治制度痴心迷恋或追慕者,也有阴差阳错进入高校教师队伍者,等等,但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占据着学术的制高点”、“头顶着专家教授的光环”、“有着知识分子的身份”,所以其言行在学生中和社会上具有很强的导引性,如果在网络上传播,还会获得庞大网民的点赞、左右无数网民的网络行为。如果不加遏制,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无论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还是南斯拉夫解体的苦痛,都在用不争的事实向世人阐述着这个简单的道理。当然,在这场网络舆论战中,大力挞伐教育部长的还有一些被“网络舆论领袖”言论诱导而不明真相的“沉默的大多数”。
需要指出的是,整个教师群体中的此类人有多少,我不能说出准确的数字,但一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高校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是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他们在教书育人中能守好底线,在课堂上能知所去就,能传递正能量,能教学生向上向善。
但是,不能因绝大多数教师是真楷模,就放松对少数乃至极少数长期以攻击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为乐事、能事的所谓的“为人师表”者的言行对学生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警惕。城狐社鼠,虽不能撼动根本,却可以败其安宁。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专门场所,课堂是大学培育人才的主阵地,所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也是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当前国内外舆论格局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教育部长的提出“三个绝不允许”,是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总要求,广大教师一方面要对之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将自己的主力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去,另一方面要提高警惕,认清那些想“用口水淹死”“用板砖拍死”教育部长言论的鼓噪者的险恶用心,切忌做“三人成虎”的制造者。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