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长会开到农家院
家长会本来是家校合力的平台,现实中却常常遭遇家长不愿来或人到心不到的尴尬。从山东潍坊这所农村初中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了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看到了教育服务民生的真诚,看到了变单向训导为多向沟通的收效。欢迎来稿讨论家长会如何更加接地气,一起来呈现你经历过的那些令人失望或令人感动的家长会,一起来描绘令人期待的有活力的家长会。——编者
■姜勇
7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宋庄初级中学这所离县城30多里的农村初中时,就像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的马书记,工作很卖力,想法很天真,但现实很沉重: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只有74%,家长会的到会率平均60%。
为什么家长不愿来开家长会?几乎转遍学校所辖招生范围的38个村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里的村民多以种地为生,地里的活儿忙,住得离学校都很远,路不好走;外出打短工的家长多了,请假开一天会要损失不少的钱。更重要的是,不少家长认为家长会都是老路子,走形式,收获不大。
家长是绑不来的,要突破瓶颈,就要改变服务意识,把家长会开到农村老百姓家里去,这样不仅能够接上地气,更能面对面交流,真正倾听到老百姓的心声。
2009年的春天,我们学校成立了下乡团队,每周末定点到村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我们会事先进行信息采集,统计这个村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还特别详细了解家庭困难的学生,便于进行单独家访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提前录制了学生在校生活场景和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带着银幕和移动多媒体来到农家院里,银幕一挂上,好像下乡电影队一样,家长们就从四面八方来了。播放教育孩子的光盘,团队成员做一个专门的讲座,和家长互动交流孩子的情况,倾听家长意见……每一次这样的家长会,到会率都是100%。家长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倾听,就像小学生听课一样,专心致志,唯恐落下一句,有的家长还拿本儿记录着,时而会心微笑,不时掌声响起。听着孩子的心里话,家长们喜上眉梢;团队成员讲到动情处,家长感动得偷偷抹眼泪。这样的场景6年来发生了无数次,很多时候我们也被这样的情景感动得流泪。
从家长被动来学校开家长会,到我们主动把家长会开进农家院,服务理念转变了,沟通效果就变了。平日里老师上完课就走人,怎能知道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不了解每个孩子的故事,又怎能进行个性教学,怎能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解决困难?不倾听家长的呼声,怎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千篇一律、脱离实际的说教,怎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好比亲戚,多走动多沟通才能了解情况,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变僵化的教育为有活力的教育。
随着家长会开进农家院,我们在每个家访的日子里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帮特困生捐款治病,让面临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校园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昌邑一中;鼓励孤独的孩子走出阴影,成长为“潍坊市美德少年”;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尽我们所能来关心他们,也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帮助,让这些孩子都能圆教育的梦。
我们的下乡团队力求让每一位老师都参加,尤其是年轻老师。走下三尺讲台,走出封闭的办公室,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看看真实的生活,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生活的。搭起家校之间这座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把家长会开到农家院这个平台后,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服务,我们这个团队也汲取了老百姓的智慧,感到了家长的重托,知道如何更好地教好他们的孩子。
这样的活动形式改变了以往家校沟通的粗放性,变“批评、训斥”为“表扬、鼓励”,变“泛泛而谈”为“有的放矢”,变“教师主讲”为“双向互动”,变“大锅饭”为“小炉灶”,变“教师家长高端论坛”为“学生参与和睦共处”。现在到学校找老师找领导麻烦的家长少了,懂教育的多了,懂得感恩老师的多了,知晓教育法律法规的多了,遇到事能平心静气地和老师商讨解决办法的多了。没有家长好意思和你拍桌子了,因为你到过他们家,老百姓会记得你的好。
赠人玫瑰,我们也得到了花香。从2009年前每年都有家长对学校的投诉到2010年以来的零投诉,从最初的群众满意率74%到2014年的99.6%,从家长会到会率65%到现在的100%。无声的数据是老百姓对学校工作的认同、理解,更是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
每次离开依依不舍的家长们踏上归程时,满天的繁星照亮我们行进的路。那时我就想,每一颗星星都那么可爱,每一颗星星都是那么美丽,哪一颗都不能放弃。我们将在星星的微光里继续前行,定期为农村的老百姓送去他们期待的家庭教育盛宴。(作者系山东昌邑宋庄初级中学校长)
五个变化接地气
变“批评、训斥”为“表扬、鼓励”。不用固定的眼光、固定的模式评价考核学生;不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评价衡量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展示给家长,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希望的形式提出,让家长易于接受,看到希望,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信心。
变“泛泛而谈”为“有的放矢”。绝大多数家长是关心子女教育的,只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举办“再忙也要顾孩子”、“再富也要穷孩子”、“向家庭延伸的教育”等专题讲座,根据学生实际向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方法培训辅导。
变“教师主讲”为“双向互动”。穿针引线,搭建家长之间交流互动平台,给家长发表意见的时间,交流好的教育方法及自己遇到的困惑。同在乡梓,认知相近,易于共鸣,更有参与感。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式,就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达到家校共育。
变“大锅饭”为“小炉灶”。在农家院召开家长会,温馨而又自然,家长彼此熟悉,交流起来宽松欢快。面对的人数少了,分配到每个人名下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家长和老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交流。
变“教师家长高端论坛”为“学生参与和睦共处”。家长会放在周末,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请每一位家长说出自己孩子的一个或几个优点,让各位家长一起来分享。大屏幕中放出《父亲》、《烛光里的妈妈》等视频,让孩子体味亲情,体会感动,学会感恩,感悟父母的期盼和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