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有“中国心”的“俄罗斯通”
——黑龙江深化对俄教育合作交流纪实
2002年以来,对俄合作办学在黑龙江高校全面铺开,开启了中俄合作办学,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对俄人才的大幕。目前,全省有19所高校与俄罗斯大学合作,招收合作培养学生近5万人,接收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居全国首位。
■本报记者 曹曦 张润林
中俄友谊源远流长,有着“胳膊肘般的感情”。独特的地缘优势让黑龙江成了中俄合作的“桥头堡”。把黑龙江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是黑龙江教育人的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
秋至满山多秀色。2002年以来,对俄合作办学在黑龙江高校全面铺开,开启了中俄合作办学,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对俄人才的大幕。目前,全省有19所高校与俄罗斯大学合作,通过引进教材、教学计划和聘请教师等方式开展办学,合作专业39个,招收合作培养学生近5万人。
接收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居全国首位
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齐齐哈尔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大三留学生伊戈尔,去年10月因救不慎落水的男子而被当地市民广为传颂。
像伊戈尔一样,众多俄罗斯来华留学生眷恋着这片黑土地。目前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生约有1.5万余人,其中有3400多人在黑龙江,数量居全国首位,留学方向涉及文学、教育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9所学校。
“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合作体制灵活、科研条件较为优越等因素也吸引着俄罗斯高校的目光。”黑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大铸说,特别是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和“青年年”以来,为做大做强黑龙江对俄教育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
40岁的丹尼斯来自俄罗斯,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以来,他一直在哈工大进行语言实践、学习汉语、留校任教。他说:“我被学校浓烈的学习、学术氛围所感染,哈工大是我心中的最爱。”
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中俄合作办学,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互派学生30名。目前,东北农业大学累计培养俄罗斯留学生千余名,派出赴俄留学生1500余名,为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真切感受到在俄罗斯当教师的幸福
2014年是孔子学院创办10周年。目前,黑龙江省已设立海外孔子学院6所,其中3所建在俄罗斯,分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青城和布拉戈维申斯克。
位于中俄边境的黑河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被誉为中俄教育合作的“枢纽”。该学院从1989年就开展对俄(苏)交流,已有近3000名学生走出国门学习和体验俄罗斯文化。目前,已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10余所俄罗斯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黑河学院教师张航2012年赴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担任零起点班级的授课任务。该班学员有初中生,也有退休老年人。“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张航课上耐心讲解,课下认真辅导,和学生成了好朋友,赢得了俄方的高度赞扬,2014年9月荣获“全球最美汉语教师”称号,成为在俄孔子学院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4年夏天,在哈尔滨首届中俄博览会上,黑龙江省重点实施了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中俄大学校长论坛等6项对俄教育交流活动,黑龙江7所高校与俄大学进行了31场对接会谈,签署协议10份,达成合作意向20个,推动了对俄教育合作上台阶、上水平。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张晓彤就是这次合作的实践者。她以志愿者教师的身份被派往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学生相处的日子里,真切地感受到当老师的幸福,再辛苦也不觉得累。”张晓彤说。
中俄合作培养和储备人才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本着这一原则,黑龙江省对俄教育交流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不仅在教学、科研、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合作办学等方面硕果累累,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晓岚说。
徐向伟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学生,提起在俄罗斯的实习经历,他说:“中俄友谊是伟大的,未来会更美好。”2014年夏,学校首次与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互派10名在校生到对方学校开展临床实习与文化交流,担任赴俄中国学生班长的徐向伟收获颇多。
2014年,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共聘请长期专家外教308人,成为“引智”工作的有力佐证。“黑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俄语教学历史,在中俄学院交流、授课过程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优势。”来自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现在黑大教物理的谢尔博教授说。
为未来的中俄合作培养和储备人才,这是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的使命。院长贾旭杰说,学院坚持开展对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双重改革,大力培养热爱祖国、信念坚定、品德优良、专业过硬的具有“中国心”的“俄罗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