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寒暑假,各培训机构报名都异常火爆 (记者 陈秋明 摄)
2015年寒假即将到来,各培训机构也开始新一轮“抢生大战”。记者走访广州市区发现,各培训机构已开始在各校门口派发传单以吸引生源,而咨询者则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家长为主——这些家长的孩子大多即将迎来“小升初”考验,家长和子都希望通过参加补习班获得好成绩。然而广东首份少儿培训机构分析报告显示,培训机构及培训教师的资质令人堪忧,而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并不关注教师资质。
广东首份少儿培训机构分析报告显示,培训机构资质堪忧,家长维权意识不强
培训机构寒假甚“火”
记者在培训机构相对集中的岗顶华晟大厦随机采访了5位小学毕业生及其家长。他们均表示,这个寒假为了补习冲击“小升初”,花费不少。“我给孩子报了个一对一辅导班,每天补习一门课,每节课收费400元左右。”六年级学生小池的父亲告诉记者,和小池年龄相近的孩子都上了辅导班,自己不敢掉以轻心。
与池先生抱有同样心理的学生家长不在少数。广州“小升初”政策近年来频频发生变化,今年又改为面谈招生,那些能迅速掌握政策变化的培训机构在家长心目中变得更为重要。“以前我没想过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虽然成绩好,但表达能力却不行,给她报个‘面谈班’,希望她能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一位育才小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面谈班”确实成为报名热点,几家大机构的这类班都爆满。不过,当记者询问现场家长们是否考虑过机构的合法资质时,得到的回答往往都是否定的。“这些机构都是打开门做生意,不会有什么问题吧?”现场一位姓王的女士如是说。
培训机构“资质”有隐忧
其实,小学生培训机构并不仅仅广州“火”,在佛山,寒假也是培训机构的黄金时间。就在1月27日,佛山市消委会发布《2014年佛山市少年儿童培训机构服务体察活动情况分析报告》,这是广东省消委会系统首次发布的少儿培训机构分析报告。这份历经近5个月的访谈、调研和家长体察后出台的、针对4岁至13岁少儿培训机构调查的报告指出,佛山地区家长对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较高,但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资质却令人堪忧,且家长们的维权意识不强,产生消费纠纷的隐忧较大。
据调查,家长体察的26家佛山培训机构中,“现场无悬挂证照”的机构接近半数。某些机构回应体察家长时称,有相关证件,但又以各种理由拒绝让家长们查看。尽管大部分机构都对自身师资力量的宣传十分重视,但在“授课老师有无相应的教师资质”这个选项里,仍有10份选择了“不清楚、无提及”,这部分不清楚的家长,有些是询问未果,只得到含糊其辞的回应,有些则是缺乏询问意识。这不但表明部分机构对教师资质停留在“重宣传、轻实质”的层面上,也表明家长们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关注教师资质在证书上的体现。
而在参与体察的家长回馈的31份记录表中,只有4份记录表提及在为孩子报名时“有签订协议”,近九成的家长在报班时并无签订任何协议;表示报名交款后拿到发票的也只有5份记录表。一旦产生纠纷,家长和孩子的利益难以获得切实保障。
在退款方面,虽有10份记录表提到了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可退款的承诺,但这类承诺大多亦只停留在不成文的规定或口头上,其余21份记录表显示机构“根本无退款承诺”。
律师教路
选择培训机构注意查明资质
佛山市消委会律师顾问蔺存宝提醒家长,给孩子报名时,需要关注相关机构是否有培训资质。目前,市场上有大量以“教训咨询或教育信息咨询”为名从事教育培训活动和无证经营的机构存在。家长可查看培训中心是否具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用以判断该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办学资质。同时,无论在公立学校抑或其他培训班,其授课老师都必须持证上岗。这应该是对社会上各类资质参差不齐的培训班进行甄选时的一个必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机构总部有资质,但连锁分部却无资质,这也是不合格的。”
“家长在付款之前应该多留个心眼。”蔺存宝说,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或合同,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双方的权益。当双方发生纠纷时,协议或合同更是调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在签订合同时,还要仔细看看合同有没有机构逃避法定义务的‘霸王条款’,如果有,可在签订合同时将其规避。合同上的公章应该是标准印章,多为圆形、内有编码和五角星形状。同时,付款是要索取正规发票,发票与合同在法律上是对应关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蔺存宝介绍,很多机构拒绝开发票给家长,部分原因是为了降低税务成本,但也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正规税务资质,自然开不出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