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罚款教育坏了规矩丢了尊严

2015-01-14 09:1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近几年,老师用罚款的方式解决学生违纪的事件其实并不鲜见,每次类似事件曝光,都得到舆论一面倒的反对之声。但理解并不等于认同,有客观原因也不能证明行为正确,涉事主任的做法的确过于低级,有失考虑。
 

  原标题:罚款教育坏了规矩丢了尊严

  罚款教育坏了规矩丢了尊严

  罚款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教师主动“避责让责”,用一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去制止解决另一个破坏规则的行为,最终失去教育者尊严,造成“双输”的局面。

  ■三九木

  近日有网友发帖爆出,自2014年下半学年至今,陕西省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主任制订了一系列罚款措施,学生迟到罚款100元,吸烟就罚款1000元。目前,校方已责令涉事主任将11300元罚款悉数退回。

  近几年,老师用罚款的方式解决学生违纪的事件其实并不鲜见,每次类似事件曝光,都得到舆论一面倒的反对之声。相关部门也出台过相应措施,可这似乎并没能遏制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笔者其实相当理解这位涉事主任的罚款初衷,也不相信他实行罚款措施有什么私利之念,与一个家庭面对一个问题孩子尚且头痛不已的苦恼相比,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甚至数百个背景不同而又个性相异的学生时,的确有很多苦衷。

  一方面,社会在发展,学生违纪表象也在不断翻新,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确实有“应接不暇”的苦恼。同时,每个学生对惩罚教育的承受力和理解力存在差异,按照上限处理学生,难免被解读为不通人情、“非人性化”;按照下限处理,则又难保学生健康成长。围观者应该明了,对于同样是普通人、同样具有个性的老师们来说,理论上的“一人一法”“因材施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在一个个家庭“望子成龙”的热切期盼和学校领导的无上限“升学率”要求之下,一线教师成为整个教育链条中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矛盾爆发点”,可是,宰牛之刀并非刀本身,而是握刀之手,很多学校将学生违纪与教师的奖金评职晋升挂钩。在此情况下,简单粗暴的方法或许能够摆脱部分处理问题的苦恼。因此我更愿意把这位主任的罚款之举,定性为一个老师在巨大教育压力下的非理性爆发。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理解和足够宽松的教育管理氛围;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教育制度,在保障师道尊严的基础上,为教师的惩罚教育提供层级参考和制度保障。

  但理解并不等于认同,有客观原因也不能证明行为正确,涉事主任的做法的确过于低级,有失考虑。

  首先,罚款的做法极有可能给学生以错误认识——即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它可以抵消自己的违规成本,学校毕竟是象牙塔,是学生树立、学习正确价值观的地方,过分夸大金钱的力量明显是错误的。同时,学生违规之后为了避免家长责骂,极有可能采取其他途径筹集罚款,甚至走上歧路,倘若由此犯更大错误,岂不是得不偿失?

  再者,罚款是教育者极度不自信的表现,对于尚不具有收入的学生来说,罚款最终的压力不过是推到家长身上,该主任可能也正是想借此让家长参与教育之中。学生违纪的深层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各负其责,细致分析和耐心劝导,才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守则到自觉成长的过渡,罚款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教师主动“避责让责”,用一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去制止解决另一个破坏规则的行为,最终失去教育者尊严,造成“双输”的局面。

  教育之难就在于,我们既需要感性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用真感情理解和帮助每一个学生,但同时永远不能忽视理性,遵循教育规律才是实现教育初衷的最佳途径。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