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上半年保险业企稳回升明显 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超30%

2013-07-26 03:30: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资险企数有明显下降:在2011年,保监会批准66家公司增资900亿元,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600.5亿元;2012年,批准了46家保险公司增资扩股累计636亿元,9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711亿元。
 

  保险行业整体低迷的态势正在扭转。保监会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69.81亿元,同比增长16.62%;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242 .5亿元,同比增长8.97%。保费收入增长、投资收益率回升和减值计提压力减小增加了市场信心。

  分析人士预计,上市险企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速有望超过30%。放眼下半年,保险业相关政策逐一明朗或将使保险公司的业绩好于预期,其中,寿险预定利率改革趋于温和落地等可能对行业回暖产生贡献。

  保费回升投资向好

  处于转型低谷期的国内保险业似乎正在逐步重拾生机。近日,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其中三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10%左右的增长,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统计显示,四大险企2013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共计4968.45亿元,同比增长8.13%。其中,中国平安控股的四家子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13.05%;中国人寿上半年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026亿元,同比增长9.28%;中国太保上半年两家子公司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9.07%;只有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出现了同比下降,上半年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13.44亿元,较去年上半年559 .5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23%。此外,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的中国太平的表现更为抢眼,太平人寿和太平财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23.8亿元和52.4亿元,同比增长均近五成。

  虽然A股惨淡,但保险公司上半年的投资收益状况明显向好。根据保监会数据,今年1-6月,保险业总资产较年初增长7.2%。今年前五个月,保险业投资收益率为2.17%,年化收益率为5.21%,较2012年全年3.39%的投资收益率增长明显。

  另类投资渠道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支撑不容忽视。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的资管人士透露:“以目前保险公司热衷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为例,收益率一般在6%至8%。”而保监会曾公开表示,保险行业另类投资计划平均收益已达到6%。随着另类投资占比的逐步提升,保险资产不仅可以在资产负债匹配上规避错配、防范风险,也可以稳步提高投资收益。

  在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止跌企稳和投资收益回升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报业绩可观。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市险企中报业绩将比较可观,主要受益于上半年减值压力较小。其对四大险企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预计均在25%以上。国金证券研报预测的上市险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中国平安25%到30%,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40%到60%,中国太保60%到80%。

  增资缓和偿付能力无虞

  虽然保费和投资情况都较为乐观,但考虑到股市的低迷表现,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状况难免让人忧心。不过,从机构测试和融资频率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国内险企的偿付能力暂时无虞。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对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测试,截至二季度末,由于股市下跌和保险业务发展,上市险企偿付能力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其预测国寿、太保、新华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别为213%、278%、181%,这显示出新华保险的融资压力相对更大。事实上,在各保险公司2012年完成再融资后,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健康水平,上述三家公司分别为235.6%、311.7%、192.5%。去年保险公司的增资加上三季度充分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灵活操作,即便下半年资本市场再有冲击,也不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太大影响。

  这一预测与保监会调研结果相吻合。今年一季度末,保险业首次实现全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溢额总计为4418亿元,较2012年一季度末增加1775亿元,增幅为67%。同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预测2013年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将继续维持充足II类水平。

  而从保险公司的融资需求看,偿付能力压力也明显减轻。记者初步统计,2013年上半年,保监会一共批准了19家保险公司的增资方案,增资总额超过260亿元,其中,增资金额较大的有:人保财险增资58亿、人保寿险增资56亿、太平人寿增资25亿,信达财险、中邮人寿均增资20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资险企数有明显下降:在2011年,保监会批准66家公司增资900亿元,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600.5亿元;2012年,批准了46家保险公司增资扩股累计636亿元,9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711亿元。

  对于增资原因,虽然偿付能力依然首当其冲,但为增强承保实力或实现集团经营而增资的亦不在少数。刚刚完成新一轮增资的华夏人寿董事长李飞表示:“只要我们能够确保新战略规划的实施并实现,股东就坚定不移地保证持续增资,满足公司发展对偿付能力的需求。”同时他还表示,不排除年内公司还将继续增资。

  今年对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依旧可以信心满满。从权益资金所占比重看,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保险资金的45%至55%投向了债券,其次是银行存款,约占30%,而包含基金、股票在内的权益投资十年来平均占比仅为13.17%,其余为少部分另类投资。另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一位保险分析师表示,今年是分红险集中给付年,这意味着保险合同满期险企把给付金支付给客户后,其最低资本金要随之降低,这也会减轻偿付压力。

  费率市场化温和推进

  保险市场的低迷态势正在改善,放眼下半年,保险业相关政策逐一明朗或将使保险公司的业绩好于预期,其中,寿险预定利率改革趋于温和落地等可能对行业回暖有所贡献。

  知情人士近日向媒体透露,保险业人身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定价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已经敲定,有望近期落地推出,但改革初期可能仅放开传统险的定价利率。

  保险业资深人士认为,从目前仅放开贷款利率的政策来看,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定调,这样的基调也可能传导至保险行业,即短期内采取稳健的保险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也就是先放开传统险定价利率。

  预定收益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承诺给客户的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的部分(还要扣除部分附加费用),构成了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1999年6月以来,寿险预定收益率上限一直被限定为2.5%,尽管市场多次传来寿险定价改革预期消息,却迟迟未能打破2.5%这一天花板的束缚。

  对投保人而言,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存款等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和比价效应,而近几年信托、理财产品凭借较高的收益率给保险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放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基本都不低于一年期定存利率,近几年来,我国一年期定存利率长期维持在3%以上,寿险产品在收益方面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寿险费率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现行预定收益。不过,由于费率市场化将导致费率水平下降,因此一般认为,费率市场化构成了对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大考验。

  有分析人士认为,定价利率放开对存量业务构成压力,但不会对短期业绩构成影响。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指出,“如果新产品便宜,可能会产生以新换旧问题,消费者可能在新旧产品之间进行比对,也可能出现退保行为。但是保险公司业绩主要来自存量业务,因此对短期业绩影响不大。此外,保险公司将更重视保障型产品,但不会诱发价格战。”

  另一方面,定价利率管制的放开,意味着人身险公司在定价权上将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一位保险从业人士也指出,从长期来看,虽然定价利率的放开会导致传统险利润率受影响,但保费价格的降低将有助于提高保险产品吸引力,有助于改革保险机构经营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竞争力。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