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从金融改革趋势看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

2013-07-25 22:05:50 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转型、金融改革需要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从总体金融改革的趋势看,当前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转型。
 

  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转型、金融改革需要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从总体金融改革的趋势看,当前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改革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促进经济转型为重要政策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驱动,也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来化解当前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需要以更加富有弹性金融体系来增强行业活力,并配合其他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高改革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金融改革背景下,同样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来承担提供微观运行基础设施的责任。

  从支付活动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效、市场化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国家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首先,非现金支付的出现源于对更高支付清算效率的追求;时至今日,欧元区仍在持续推进单一欧元区跨境支付(SEPA),以追求更高的跨境支付效率。其次,支付服务面临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了支付服务分工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的出现,进而推动了支付服务行业的市场化。

  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支付体系的效率和市场化进展良好,但支付体系的均衡、协同发展仍有待加强

  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支付体系也历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三个突出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现代化科技引领下的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和支付服务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支付清算安全与效率的整体水平。当前,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影像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票据防伪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支付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使得各类支付清算活动的安全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电子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围绕“支付便利”的直观特征和“安全高效”的核心目标,支付交易、支付业务处理等支付服务方式的创新也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二是支付体系发展与市场化、国际化的关系日趋紧密,市场化、国际化对支付体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力逐步加大。总体来看,中国支付体系十年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制变革和基础设施完善,例如:中国银联成立十一年来,与业界共同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银行卡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又如,统一组织开展的大规模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实现了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换代,推动我国支付类金融基础设施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是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支付体系高速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间的发展并不均衡,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和支付服务组织体系规范发展两个领域。比较而言,支付工具体系以及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发展相对滞后。从均衡、协调发展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考虑来看,未来中央银行推进支付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重点可逐步从金融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向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以及支付结算监管效率提高等方面倾斜。而对行业主体而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资金流动“主动脉”功能的情况下,未来第三方或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重点则是通过行业应用的专业化个性化的精耕细作、产品服务的创新升级、基础设施的适配发展,来不断丰富、完善支付体系的“毛细血管”。

  推动未来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的非现金支付业务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支付清算行业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日渐多元、支付清算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和行业多维监管不断完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各类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结合前述分析和报告内容,从确保支付清算行业安全稳定的目标出发,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来看,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应当更多地关注和聚焦于打造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从趋势看,未来推动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重点可以包括:

  一是多元化。包括行业主体的多元化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可以避免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也可以减少单一市场主体无法保障业务连续性时对全社会的整体影响;支付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功能相同的支付方式可以互为备份,提高支付功能的弹性。

  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年终决算,中央银行都会适当调整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这体现的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而在零售支付系统中,高效、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同样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支付清算行业各类服务需要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才能提高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弹性;在一些阶段性的银行间流动性趋紧时期,央行大额支付系统也可以灵活延长日终处理的时间。

  三是多样性与重要性。基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付体系也需要分层次和多样性。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特定支付系统的存在适应了不同处理要求的支付交易的需要;借记、贷记以及各类信用支付工具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交易规则的经济活动的需要;预付卡、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也各有发挥其功能的“主战场”。

  即使随着未来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支付清算系统、支付工具仍将发生各种演变,但根据其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监管能级,仍将是确保支付清算行业富有弹性的一项基本原则。换而言之,对支付清算行业监管的弹性仍应依据重要性原则予以确定。

  有助于继续提升支付体系弹性的重点发展领域

  从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既能满足增强支付体系弹性的需要,又能适配于经济金融转型期的支付体系建设,重点主要包括零售支付、系统跨境支付和金融普惠等三个领域。

  第一,以支付便利和安全为主要目标,推动零售支付系统创新,服务于消费便利和扩大内需。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改革重在形成内需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而支付体系中,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122个国家中,零售支付系统创新的主要目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支付便利(41个国家,下同)、减少现金(18)、加速处理流程(15)、提高安全性(13)、金融普惠(9)。而结合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零售支付系统创新的主要目标应以支付便利和提高安全性为主要目标,尤其是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仍应以支付便利和安全为首要目标。

  第二,推动跨境支付发展,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面临重构,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国际经验看,跨境支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础。

  而从支付体系的视角来看,跨境支付业务的开展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增强国内支付清算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弹性。

  第三,继续深化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努力推动金融普惠,拓展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带动了账户的开立和普及,而账户普及程度是衡量金融普惠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结合《报告》数据,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开立的各类支付账户数量已经突破60亿。应当说,账户数量规模已经十分巨大。但从支付体系更富弹性的角度出发,账户普及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多元化的支付工具体系和多层次的支付清算系统为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扩展提供支撑。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支付体系沿着高效、市场化的方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从市场到监管,中国金融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推动这个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来自于实体经济的新需求,也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兴力量的融入。在经济、金融体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的支付清算行业必然也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继续跟踪关注。

  (巴曙松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