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代二次受罚的消息,正在投行圈子里发酵。
“同一个项目被罚两次,看来保代也是高危职业了!”昨日,南京一位保代向《金证券》感叹。证监会网站近期披露,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张宁和刘顺明因百隆东方(601339)上市当年业绩变脸而被处以“6个月不受理负责推荐项目”的监管措施,于今年7月17日生效。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去年10月,上述两位保代已经因百隆东方业绩大幅下滑而受罚,“3个月内不受理推荐”。处罚理由是未在会后事项中如实说明和招股过程中补充披露。而今年7月的处罚名目为百隆东方上市当年业绩变脸。
今年4月,百隆东方公布年报数据。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上升0.19%;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73.59%。
保荐项目或受影响
去年10月,该两名保代由于“在百隆东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尽职调查过程中,未能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履行职责,对于发行人2012年以来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关于发行人会后重大事项的承诺函中未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作相应的补充说明”,而接到监管层“3个月不受理负责推荐项目”的罚单。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也被监管部门出具了警示函。
上述保代表示,这类处罚一般是,处罚期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签字的项目,同时已受理的项目也将受到影响,可能被撤回。
证监会信用监管信息显示,证监会决定在2013年7月17日至2014年1月16日期间,暂不受理上述受罚保代出具的与行政许可有关的文件。在此期间,由其出具行政许可有关文件并已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中止审查。资料显示,刘顺明保荐的IPO企业,深圳市优博讯科技拟冲刺创业板,目前正在排队,状态为“初审中”。
保代问责风险加剧
对于中信证券两保代的遭遇,保代圈子里看法不一。
“不是有一罪不二罚的说法吗?没想到监管层竟然在一个项目上,两次出手。”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大呼意外。另有保代向《金证券》记者表示,“没有罚终身禁入,也算是手下留情了。”
江苏盈创律所主任律师涂勇坦言,“行政处罚和法律判决中,都有一罪不二罚的原则。但行政处罚中,如果有整改不到位,或者同一个事件中存在多个违规行为,是可以进行递进式处罚的。”
《金证券》了解到,在目前的新股发行体制下,如果项目出现问题,首先追究的是保荐代表人责任。如果保代负责的项目当年业绩下滑超过50%,就有可能被证监会问责。
“以前保代是金领职业,年轻人都以干保代为荣。但现在,合规性要求拔高后,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上减薪、受罚等各种压力,保代早就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上海那位投行人士透露,他目前正在思考新出路。“我都40岁了,在这个行业里做了这么久,我在想该怎么转型?”
据证监会信息,截至2013年2月底,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有76家,保荐代表人2283名。
统计显示,从2004年以来,证监会对70余名保荐代表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或者警示。2012年后,证监会对保荐代表人的监管明显加强。当年9月以来,约20名保代被证监会处于3到12个月不受理其负责推荐的项目的处罚,而这些处罚基本都是与保荐项目业绩“大变脸”有关。金证券记者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