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专家:民营银行短期难影响

2013-07-24 10:30: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民资进入金融业被业界视为打破金融垄断、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郭田勇:现在鼓励探索民间资本发起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体现了国家正在逐步将垄断性领域向民间资本放开。
 

  民资进入金融业被业界视为打破金融垄断、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尝试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从经营银行角度来看,扶持民间资本规范运作,提升民资办银行的素养和能力,才能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结合起来。

  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证券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尤其是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郭田勇:现在鼓励探索民间资本发起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体现了国家正在逐步将垄断性领域向民间资本放开。尽管民营银行规模比较小,但从银行服务经营特点上看,小银行有其自身的经营灵活性,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民营银行也许能够发挥“鲶鱼效应”,提高整个银行业的运营水平和金融活力。

  今年可能会先试验一到两家民营银行的试点,但由于具有区域性,实际上民营银行在三至五年内对现有银行体系都不会有多少影响。目前监管层对设立民营银行的犹豫可能仍在于对一些方面的担忧,比如民间资本本身对银行的了解程度不高,或者担心民间资本合办之后会产生银行与关联企业的利益输送问题,甚至出现跑路等风险,这些担忧也是此前公众对民资办银行的主要疑虑。

  陆磊:尽管外界针对民营银行的设立讨论热烈,但我认为还应该理性冷静来分析。首先,不能寄望过高,国家的支持和鼓励并不意味着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银行经营还需要受到多方面严格的限制,目前能够满足设立条件,或者在可预见的两三年内形成规模体系的民营银行并不多。其次,在存量方面,通过民间资本来置换现有银行体系的国有资本并不现实,因此出现民营银行对现有金融体系存量影响微乎其微。第三,从增量方面看,民营银行的设立可能有助于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占比逐步扩大,这种增量性变化需要五到十年才能逐渐显现,但近期并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规范民资运作

  中国证券报:对于设立民营银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郭田勇:对民营银行的设立实际上仍然存在不少疑虑,比如在利益输送方面,银行业已经有关联股东贷款的监管要求,也有对于单一企业贷款占资本金最高限要求,将现有的监管落实到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考虑银行风险方面,需要处理如何将公众利益和银行自身利益区分,防止公众利益受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非常重要。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可以隔绝单一问题银行的风险传导。从普遍意义上讲,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在内部管理和经营机制上,本质上应该一样。应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设,让所有的商业银行按照同一个游戏规则运作。

  陆磊:现在设立民营银行不是考虑需要移除怎样的障碍,而是如何提升民间资本素质和素养的问题。如果一些比较大、经营完善的产业资本需要开办银行,监管层要审查其是否具有经营银行的基本资质,比如合格的经营团队、参股银行的经历等,在民间资本介入后,这些银行能够有能力来按照法律法规、银行经营效率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的要求来经办银行。

  经过过去长久的银行业改革,目前监管法规、风险法规的指引等已基本上适应中国本土银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需要思考如何扶持或者努力帮助这些民间资本规范运作、提升自身能力,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使民资经营的银行能够长久发展。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