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揭秘留学中介七大猫腻 后续服务石沉大海

2013-07-23 08:42:24 来源:法制晚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近年来,留学潮持续高温不退,有关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留学生可达49万人;其中,通过中介办理留学成了诸多学生的选择。为了避免让更多的学生上当受骗,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请他们为大家揭开留学中介的那些服务“猫儿腻”。
 

揭秘留学中介七大猫腻 后续服务石沉大海

  近年来,留学潮持续高温不退,有关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留学生可达49万人;其中,通过中介办理留学成了诸多学生的选择。但由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上当受骗也成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烦心事儿。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雪(化名)就表示,自己刚来澳的时候,在一个有很多华人的班上待过,“这里有不少人曾有被留学中介‘黑’过的经历”。为了避免让更多的学生上当受骗,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请他们为大家揭开留学中介的那些服务“猫儿腻”。

  独家揭秘

  揭秘一:中介公司两头捞

  据曾在留学机构任职的崔老师透露:“很多持有教育部资质的留学中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成立并与澳洲或者加拿大等国的二三流大学签约,那时只需简单地投递材料,便可将学生送出国。”近年来,留学美国的学生剧增,拥有大量生源的美国高校不需要与中介合作,由此早期中介逐渐改造原有机制,开始转型为咨询公司,以拿到美国高校录取为终极目的。近来,这种与国外二三流院校的合作现象有抬头趋势。崔老师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排名150名以后的院校也纷纷转向中介,要拉生源。”这些中介既拿学生中介费,又从国外大学的学费里抽提成,捞尽油水。

  揭秘二:说的永远比做的好

  进入留学机构,第一个接待学生的是顾问。通常顾问的口才和服务态度是没得挑的,也正是这种“糖衣炮弹”让不少学生家长乐于掏腰包。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雪表示:“顾问会把国外的生活描述得很美好,如果是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想要出国,他们一般都会推荐可以打工的国家,然后说打工可以负担一部分生活费;如果做得好,生活费可以全部赚回来。这种情况在国外很常见,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有那样的毅力坚持下来。”但不管怎样,顾问都会想方设法说服学生,一旦签到手后,顾问拿到提成,他的服务就结束了,顾问是不参与申请工作的。接下来,学生就会像产品一样被放到流水线上,先是网申部,接着是文书部,这也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一步。

  揭秘三:文书写作乃批量生产

  一般情况下,一位文书老师要在7月至9月负责小二十份文书,这么大的工作量必然导致文书质量下降。目前一般中介机构文书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崔老师指出:“即使是哈佛毕业的老师,一年也只能写五六个优秀的文书,他的精力和创新能力跟不上快速的工作节奏。”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中介工厂式的经营模式,“咨询-网申-文书”这种模式成本最低,速度最快,这样的结果就是扼杀个性化。一篇优秀的文书需要建立在对学生个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每个学生、每个专业都千差万别,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要准备好所有的出国资料,但老师与学生几乎没有直接接触。

  揭秘四:

  背景提升只做表面功夫

  GPA、语言成绩只是敲门砖,国外高校最在乎的是相关实践,而这正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背景、丰富文书是很多留学机构面临的难题”,崔老师指出,“很多中介做事流于表面,汶川地震时拉着学生去当3天志愿者,或者参加几次企业慈善活动就往文书上写,这些其实远远不够。”

  崔老师指出,业内的“申请失败”一般指的是申的所有学校无一命中,可选校其实是大有文章的。“比如一位学生是美国排名前80高校的水平,在申请时,中介会把最低的拉到100名,最好的拉到50。” 而退款是相当难的,即使学生完全没有责任,能退回一半款就相当不错了。“公司不会不给你,但他们经常说钱已经交到总部,在申请,请等回复,而这一等可能就是半年。”但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谁耗得起呢?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中介还会利用学生对国外院校的无知蒙骗学生。在荷兰留学的小戴(化名)告诉记者:“很多雅思7分以下的同学都被推荐去了撒克逊(Saxion)跟斯坦德(Stenden)大学,中介会把这些学校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是并不会告诉学生其实荷兰是分H(Hogeschool)类跟U(University)类两种大学的,严格地说,U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H类则偏向于应用型学院,翻译得难听一些就是国内的技校。而上述两所学校不幸都是H类学院,并且可以说都是H类中的最低档次。”小戴表示:“中介对那些可能能上的好大学基本上闭口不提或尝试性推荐。”一些学生辛苦求学,回国后文凭还不被认可,而中介的蓄意欺骗仅仅就为了保证自己宣传中承诺的100%申请成功。

  揭秘六:申请失败便劝学生读语言

  在中介的劝诱和自身懒惰的作用下,一些学生选择“走捷径”去国外读语言。但事与愿违,想象中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语言水平,可能在国外待了一年,还不如在国内上个语言课程。“一些经济条件优越、背景弱、又懒惰的学生经常接受中介的建议,去国外攻读语言,结果虚度了时光,这种案例太多了。”崔老师感叹道。

  揭秘七:后续服务永远石沉大海

  记者了解到,很多同学在国内办签证时,中介要收取一个境外服务费,承诺孩子到了国外后还会有中介的相关工作人员帮忙解决问题,这项费用不菲,最低2000元,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个服务挺贴心的,于是就买了。可在荷兰留学的小戴却指出:“我的一位同学到了荷兰住宿方面遇到一些问题,结果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什么所谓的工作人员根本找不到。”

  权威提醒

  签合同要谨慎 口头协议不能信

  据悉,大部分中介使用的都是固定合同,不会因消费者个人的要求而改。崔老师提醒指出:“很多时候客户会对择校有很多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未在合同中体现,只是工作人员的口头答应。”因此家长在签合同时,一定确保个人的特殊要求都要落实在合同上。

  选中介不如选老师

  面对市场上的各种中介公司,学生家长经常不知如何选择。对此崔老师指出:“选择哪家中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负责任的好老师,从头到尾能指导学生,最好是具有在国外读本科的经历。与研究生相比,国外本科生在思维方式上更具创造性,想法更活,也更愿意了解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文书。”除此,学生家长还可以要求查看老师的国外高校毕业证,以确保老师的质量。文/实习记者 陈光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